智誠:蔣中正先生與京戲

智誠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2月19日訊】在台灣,大凡愛看京劇的人,都知蔣公是個大戲迷,就是在大陸,有一些上了歲數的老戲迷也知道蔣公愛聽戲。

蔣公是浙江奉化人,但對家鄉流行的越劇不感興趣,對京劇卻十分熱衷。在清末民初近二百年的時間裏,形成了南北兩大京劇重鎮,也就是兩大演出中心:一個是北平,一個是上海。上海的演員還被人們暱稱為「海派」。年輕時的蔣先生,曾在上海做證券股票業務,閒暇之餘開始接觸京劇,從軍從政後又長期駐滬,耳濡目染,便漸漸喜歡上京劇了。

對於京劇這門藝術說來,演員們上台表演做戲是十分講究戲德的,尤其是六十多年前的那些大師級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更加註重戲德。京劇對蔣公來說雖說只是娛樂、消遣,但看戲也有原則,也有一個「德」的問題。這裡曾有一段往事:

一九三○年十一月,蔣公打敗閻錫山、馮玉祥,取得了蔣馮閻大戰的勝利。在大戰中幫助他得勝的張學良來到南京。為了歡迎張學良和慶祝勝利,蔣公特意邀請各國公使,舉行了一場京劇晚會,一同觀看程硯秋先生創編不久的新戲《青霜劍》。程先生淒婉悲切、如泣如訴的唱腔,精妙嫻熟、柔中帶剛的水袖功夫博得熱烈掌聲。蔣公也看得心曠神怡,喜不自禁。但看著看著,蔣公的表情開始莊重起來。因為劇中出現了長樂知縣胡某在公堂上妄動酷刑,將秀才董昌屈打成招的情節。蔣公認為把這種審訊方式搬上舞台,有辱國體,尤其是外國人看了會以此為藉口,影響我們收回領事裁判權。演戲也應內外有別,要注意國體形象。因而,此戲曾在一段時間內禁演。

看戲,是心情高興之舉,但也有讓人高興不起來的時候。蔣公在遇到掃興的場面,能忍下心中不悅,悄然離去,不影響他人看戲。

一九四五年,日本宣佈投降後的第二天,在重慶國民政府大禮堂舉行了一次慶祝晚會,主要節目是京劇,大軸是《群英會》,由重慶的名演員和名票友聯袂演出。蔣公直到這齣戲開演後,才進入特座。真是天緣湊巧,蔣公尚未坐定,就聽台上那位風流倜儻、威風八面的周都督朗聲傳令:「大開營門,有請蔣先生……」嗩吶聲中,幕簾開處,只見一個白鼻子、鴨鵝步的蔣干在小鑼聲中,一步一搖、一搖三晃地走了出來。這種巧合,真真令人尷尬,蔣公的喜悅心情頓時蕩然無存,因而不等觀看蔣干盜書、打黃蓋、借箭,就靜靜地離開了。

蔣公對政敵的態度,更能體現出他虛懷若谷的仁者風範。

一九四五年,國共在渝談判。蔣公知道毛澤東也喜歡京戲,為了表示歡迎,特別安排最著名的「厲家班」獻藝,並親點劇目。談判期間,蔣公請了三次,毛看了兩次。戲碼全都是唱念做打繁重、生旦淨丑齊全的經典好戲:一次是《法門寺》,一次是《十三妹》。老班主厲彥芝親自提調把場,厲家「五虎上將」全部披掛上陣。從現場的演出效果和氛圍都讓人感受到蔣公對中共的坦誠和熱切的期望。

據曾是蔣公貼身侍衛的翁元先生回憶,蔣公到台灣後不久,一些媒體略帶揶揄的味道的說:「蔣公曾在日記中寫道,『如不成功回到大陸,就不看京劇!』——當然,這純屬子虛烏有。不過蔣公對此報導沒有不悅。因為這恰好是他前幾天激勵台灣軍民光復大陸訓辭的最好詮釋和註腳。就算代為銘志,國難當頭,自己做出這點節制算甚麼。他寧願接受如是說,不再看京劇。

終生把曾國藩尊為自己人生楷模的蔣公,能用理性銼刀礪淬一切不良嗜習。因此,他也如同曾文正公一般,無甚愛好。不看京劇便無從消遣,這無疑是一種折磨。當時,台灣電視台體貼蔣公的苦衷,就派人攝錄各京劇社精心演出的劇目,固定時間定期播放,在這個時段內不插播廣告,還配上了楷書的大字唱詞。蔣公在家看沒看人們就不得而知了,但很長時間沒公開到劇院去看戲,這是不爭的史實。

隨蔣公來台的眾多將士,大多喜愛「國劇」——在台灣對京劇的稱呼。他們欣賞原汁原味的國劇的過程,實際上是對過去生活的還原,寄托著對故土親人的深深懷念。思念故鄉,想家,誰不想家呢?連蔣先生自己也想家呀!一唱解千愁!經蔣公的首肯,每個軍種都成立了自己的劇社,也就是業餘京劇團,或者說是票友聯合會吧。陸軍——國光劇社;海軍——海光劇社;空軍——大鵬劇社;聯勤總部——明駝劇社;海軍陸戰隊——干城劇社。這些劇社越唱越好,越唱越精。其中,國、海、鵬已成為台灣京劇社團的支柱。

各劇社最喜歡演和廣大將士們最願意看的劇目是《四郎探母》。其中,《見娘》一折是全劇的高潮。楊延輝跪在佘老太君面前有一大段【西皮小導板】接【回龍】轉【二六】轉【快板】轉【散板】的精彩唱段:「老娘親請上受兒拜,千拜萬拜也是折不過兒的罪來。孩兒被困在番邦外,隱姓埋名躲禍災。蕭後待兒恩似海,鐵鏡公主配和諧。兒在番邦一十五載,常把老娘掛在兒的心懷。胡地衣冠懶穿戴,每年間花開兒的心不開。聞聽得老娘到北塞,喬裝改扮過營來。見母一面愁眉解,願老娘福壽康寧永安泰無災。」據說曾在一次演出至此時,觀眾跟著唱,人數越來越多,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合唱,但聲音卻越來越低,繼而變成抽泣、痛哭,後來連台上的文武場都哭得沒法伴奏了。戲中的故事真真切切融入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

有一次,蔣公去金門視察。當時,蔣公發起了一場「勿忘在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運動,要大家以「田單復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精神「光復大陸」。時間不長,他又去了金門,康樂總隊特地排演了一出《田單復齊》的新戲。由曹健飾田單,錢璐飾田夫人。當演到「田單祭祖」一場時,蔣公帶著蔣經國突然走到舞台前,向田單的祖墳深深的鞠了一躬。台上的演員們被感動的熱淚盈眶,蔣公此時一定也人戲合一了。

宋美齡也想辦法讓自己的夫君開心,在明場過一把久違的京劇癮。蔣公的祝壽晚會上,宋美齡特邀隱居香港的杜月笙四夫人、知名京劇坤伶姚玉蘭與大鵬劇社藝員聯袂演出。自始至終,蔣公全神貫注,情緒振奮,唯恐漏掉一個細節。演出結束後,蔣公叮囑宋美齡不論演員、文武場、雜役,都給一塊金幣,時值二千塊錢,而當時公務員的薪水也只有幾百塊。

今天,台灣儘管文化娛樂多元,但是被一直視為正統文化的京劇仍然常興不衰。蔣公及蔣經國時期,在復興京劇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也花費了很多心血,不單扶植諸多優秀社團,還培養了大批演藝人才和新的觀眾聽友。到目前為止,僅台北一區的京劇票房,登記在冊的就有上千家,未登記而有活動的還有幾百家。正式社團的新編劇目更是層出不窮。

京劇在台灣能蓬勃發展、蒸蒸日上,蔣公功不可沒。

相關新聞
辜振甫、郝柏村聯手唱京戲
【專欄】王敬之:傅聰罷奏 爵士京戲
台灣新編京劇「天地一秀才」傾倒北京戲迷
洋學生演傳統京戲   俏皮亮相有模有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