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中國號 曾創無動力渡洋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5日電)可望6月返國的「自由中國號」古帆船,建造於1890年間,57年前為參加美國的國際帆船比賽,從基隆出發橫越太平洋,靠人力與風力、歷經暴風與迷航,最後成功抵達,當年轟動一時。

「自由中國號」是建造於1890年的中式木造古帆船,因為是在基隆下水,所以原本命名為「基隆號」,民國44年為了參加美國紐約帆船協會主辦的國際帆船比賽,當時的台灣省主席嚴家淦將船改名為「自由中國號」,從基隆港出發,是第一艘無動力、僅靠風力與人力橫渡太平洋的中式古帆船。

「自由中國號」當年4月出發,因船上無電子儀器,途中舵柄還數度被暴風打斷,同年8月才抵達舊金山,歷時100多天,雖成功橫渡太平洋,卻錯過比賽,最後船被轉捐給美國一間博物館。

「自由中國號」最初雖然是國家財產,之後輾轉卻被棄置在美國舊金山貝梭島一家私人船場,因保管費龐大,船場主人原打算將它拆解銷燬。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得知後,指派文建會與環保署人員前往美國,評估「自由中國號」文化資產價值。

先前陪同當時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赴美的助理表示,古船可能因為阻擋航道,有部分船體被削去,仍保有古中式木帆船原貌,只是已年久失修,所以希望儘速運回台灣。

邱文彥說,「自由中國號」全船都用很精密的卡榫技術銜接,因此決定用全船直接運回的方式,以避免拆卸後無法完全組裝回去的問題,目前正在協調運送方式與運費等問題。

邱文彥表示,「自由中國號」運送回台除了具有歷史意義外,如果能夠組織團隊研究它,也可以對古代的造船技術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於沉船考古與古代造船技術史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

他指出,未來將繼續爭取經費讓「自由中國號」移入基隆的海洋科學博物館內部陳列保存,並組織團隊研究「自由中國號」的造船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