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養生— —善用「空」和「無」

老子說:「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大意是說:「三十根幅條匯集到一個轂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蓋房子很費力,砌牆抹泥搭屋頂,圍來圍去,想來也真好笑,就是為了有一個四周有牆、頭上有頂的「空」,所謂「當其無,有室之用」。「空」之為用也大矣,從自然到社會、人體都可以得到印證。比如說,一年四季之中的冬季,是萬物休息的時刻,如果冬天不冷,發生冬雷、冬暖的情況,人們就會說來年的收成不會好,這是自然界的「空」。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盛世,都是採用了不擾民的休養生息政策,如果都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社會很快就會殘破,這是社會上的「空」。小孩白天歡蹦亂跳,好精力來源於十小時以上的良好睡眠,如果小孩晝夜又哭又鬧,不得休息,那就是有病了,這是人體上的「空」。

古人平緩舒和

中國古代養生學,最善於運用「空」和「無」。就五官來說,目不欲久視、耳不欲多聞、口不欲滋味。就性情來說,講究靜心與節慾。就運動來說,古人長袍大袖,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和勞作,適合於讀經、靜坐。古人的生活節奏始終是平緩舒和,南北朝的雅人們,專門愛穿木屐,走起路來快不了,飄飄然像神仙一樣。性子急的人,特地佩帶上鉉,以使其性子變得和緩一些。

今人神疲體怠

以上幾點,如果套用老子的話,可以說為:「五官百駭以為體,當其無,有神之用。」「無」是不執著於名、利、色、氣,從而使人的先天的本性發揮作用,變得耳聰目明、神安體健。然而,現代人在各種聲色圖影、美樂玩好的刺激下,離這個「空」和「無」越來越遠,導致神疲體怠,智力下降。

有報導說,英國的科學家發現,現代人因為承受了超負荷的資訊量而導致智商下降,研究結果指出:那些忙於敲打電腦或手機鍵盤的人的智商下降了10分,相當於一晚上沒睡覺損失的智商值,並且要高於大麻吸食者損失的智商值4分。研究發現:逾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對簡訊和電郵已經上癮,半數職員能在一小時內回覆自己的電子郵件。這種連續不斷地打擾,最終會降低人們的生產力,還會使人感到昏昏欲睡。

中國古老的文化,是修煉的文化,利用萬物而不為物所動,從而返本歸真,提高人的精神層次,在這一點上,今日之人真的要向古人學習。

--轉載自《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