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華人 小心投資陷阱

投資可減稅 獲教育補助 但陷阱眾多 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人氣 7

【大紀元2012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歐採訪報導)導言:華人來美國移民,無非就是求得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是美國的子女教育經費又是華人特別需要考量的問題,因此,一項壓低報稅、可以申請更多的教育補助的投資可能讓你動心。但這之前,有一個實際的例子,你必須先看一看。

從台灣移民來硅谷近30年的秦先生,是一名軟件工程師。2010年從電台聽聞一位灣區某知名投資理財人士(A先生,為方便敘說 )介紹一項石油投資案件。據 A先生介紹,此石油投資項目不僅一年後就可回收本金,還可以合法節稅,進一步可能幫助子女申請免費大學教育資助。

最壞打算 全部損失

無獨有偶,正在愁思女兒的大學費用的龐先生,也聽聞如此誘人的投資案件。兩人雖然不曾謀面,卻同是硅谷工程師,幾乎擁有相同背景,收入都屬於社會中高階層。但也由於高收入,相對無法拿到教育資助,讓這些社會中堅份子,面對龐大的教育經費卻成了「社會艱難份子」。
想靠投資增加自己的荷包,為家人子女帶來不於匱乏的經濟條件,兩人當初的美夢,現在卻只是幻影。這位「專業人士」投資人一再表示石油開採失利,他也無能為力。
秦先生表示,A先生利用自身的知名度,號召民眾去購買(投資)他所不懂的產品,導致他誤信而上當。從2010年投入該石油項目約7萬美金的秦先生,至今他已經最好了最壞情況的心理準備,就是一毛錢都回收不了。

不同理由 油井無疾而終

A先生表示,責任在石油開採公司。過程遇到諸如地理師探勘錯誤、地主不同意開採、含水比例過高等等的難度,導致接連三口油井無疾而終。

秦先生十分苦惱,當初竟然沒有好好研究自己投資的項目,只聽信投資人士的片面之詞,但其中隱藏的陷阱卻完全沒有被告知,連風險評估都沒有。

龐先生陳述道,當初就是想降低稅務帳面上的金額,以更有利取得子女的教育補助,所以當聽到這個投資案後,隨即就參加,投進約4萬美元。

而這個油田開採投資總金額約在250萬美金上下,其實不只這兩位投資人,就目前所知的還有其他7位華人,有兩位在洛杉磯,一位甚至遠在新澤西,其餘都是灣區民眾。

尋求解決 難以控告

灣區另一位投資人黃先生就說:「已經不期望錢能拿回來。」但是他們在考慮飛到德州,去了解油田開採的實際情況,就算錢沒了也能清楚原因。龐先生則說,可走上法律途徑,試圖拿回本金;或是讓石油公司繼續開採。另一位李先生表示,將再次發信詢問,如果沒有音訊,再進行下一步動作。

這9位投資人在這個石油項目總投入約40萬,而且都是透過廣播得知;還有人特意去參加投資講座,卻在「高人」的指導下誤入陷阱。秦先生透露,當時的合約有名列一項「可以承擔任何風險的損失」,因此要控告詐欺,除非有確實證據,否則走上法律途徑,無異只是白花律師費。

誘人上當 有共通特點

洛杉磯一位專門處理此類「疑似詐欺」投資事件的偵探Tony表示,往往這種案件有幾個共通特性,一是以高獲利誘惑人的慾望;二是首次會讓人嚐到甜頭;三是通常通過熟人互相介紹。
Tony舉例最近一案,此受害的當事人有三名,共拿出150萬美金,投資銷售高檔車輛到中國,每輛車可獲利兩至三萬元,結果第一次成功後,就再也沒有下文,對方聲稱被汽車公司控告,無法取得車輛。

另一案,當事人以10萬元投資買空賣空的生意,前兩個月皆獲得5,000元的利潤。於是對方讓他再找人入股,增加20萬元資金,惡夢就發生在第三個月後,從此不再有獲利,這30萬也一去不復返。

朋友介紹尤其小心

Tony表示,類似這種投資陷阱近年特別多,一個月他可接到十幾個案件,往往這種事件要控告對方詐欺十分不容易,除證據不易找尋,對方也走在法律邊緣難以控告。Tony提醒,朋友互相介紹的投資尤其小心;未必是朋友要欺騙,是因為他極可能也處在被詐欺之中。

而秦先生的案件則透過「知名人士」的背書而受騙,事後他回想才透徹,「賺錢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太好的事就越不能相信」這次事件讓秦先生學到這個教訓。

合法增加收入不是罪,而投資就是聰明得辦法,但重點就在於「你有找對好的投資項目嗎?」沒有找對,你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到頭來你或許會想,錢拿去做公益還勝過這些爛投資。

相關新聞
美十大適宜投資房產的大學城
【李維律師移民問答】投資移民I-526歸類申請交上後 能來美調整身份嗎?
在澳洲首次購房 先買自住房還是投資房?
越投資緬甸達5億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