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3年砸1.5億元 政府出錢送116人留學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台灣潛藏人才失衡危機,未來將以「育才」方向著手。從2013年開始籌備,到2015年,政府將跨部會提供1.5億元、116名公費留學名額,作為攻讀博士或進行博士後研究,條件是所就讀的學校必須是國際排名前30的頂尖名校。

教育部長蔣偉寧、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等人1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宣示政府培育人才政策,由中央研究院、國科會與教育部合作,從「推廣國際連結」、「學研銜接社會」及「鼓勵高教多元」三大方向著手,除了讓高等教育與產業連結外,也與國際充分接軌。

台灣的人才累積達到高峰,但顯然停留在平盤階段,蔣偉寧表示,未來會往上或往下走,現在是走到了分水嶺的關鍵點,因此有必要提出因應之道。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林文通提到,培育人才所需經費,將從2013年正式上路,3年後即每年匡列1.5億留學經費。除原有公費留學及獎學金制度不變外,從2013年起新增「尖端科技人才國際培育」管道,每年提供30個公費留學生,至2015年達90名,而國科會將從2013年起每年提供13名博士後研究 名額,至2015年達26名,之後每年將總共提供116個名額。

不過,必須是就讀國際排名前30名校才可以,且以上海交大或《泰晤士報》世界大學的排名為依據,預估3年後,台灣公費留學或研究的年輕學子人數將成長34%。

對台灣而言,育才比攬才更重要,因國際社會化強的國家攬才便利,但台灣目前還無這樣的社會環境。朱敬一表示,擴大公費育才是和國際連結的方式,海外人才的培養將是近程目標,政府將透過中研院院士群推薦年輕人進入頂尖學術機構,重新充實台灣的海外人才庫。

解決人才荒根本 學術產業銜接

另外,過去幾年,由於學術與產業沒有良好的銜接,致高學歷、高失業率與產業缺人的現象並存。以生命科學教育為例,學校所學與業界所需存在鴻溝,衍生出學生畢業後無法學以致用,又找不到工作。

朱敬一舉例,美國矽谷半導體業者會與政府共同出資,列出業界所需的研究題材,提供給學術研究;台灣在需要發展突破技術的半導體、電動車等產業,如果業者與政府願意出資,提供研究題目,就能把研究與產業真正需要的東西銜接上。不僅對現有學生及教授將來的出路有幫助,也由於平常所做的研究及所學都貼近業界所需,對產業發展更有助益。

加強「博雅教育」

目前台灣有100萬名大學生、21萬6千名博碩士班學生,國內高等教育的改革,是育才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蔣偉寧說,過往高等教育被定位為菁英教育,但隨著高教普及化,高教除了專業分流,也更應加強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

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知識,更應兼具人文素養和軟實力,例如團隊合作、語言能力等;同時改善高教的評鑑方式,以「去標準化」為基調,推廣自評概念,讓學校自行建構評鑑機制,7月將會推出詳細辦法。◇

頂尖科技人才國際培育方案

名稱 期程與獎學金 名額 預算
教育部尖端科技人才選送制度(攻讀博士) 期程:3~4年

每年約新台幣130萬元

每年30名 從2013年開始籌備,2015年每年正式匡列1.5億元預算,由行政院、教育部、國科會共同出資。
國科會國外博士後研究尖端科技類 期程:1~2年

每年約新台幣130萬元

每年13名
註:以上兩項選送制度將由中研院海內外院士推薦校內頂尖人才至世界前30名頂尖大學。

資料來源:教育部 記者江禹嬋/製表

(責任編輯:敏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