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研究:肥胖兒童數學成績較差

【大紀元2012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在最新一期《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報告顯示,雖然研究並未發現體重與學業成績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自小即體重超重的小朋友,學業成績特別是數學成績,表現不如體重正常的同儕。

據HealthDay News網站報導,這項研究係針對6,250名兒童從幼稚園到5年級做長期的追蹤調查,並在5個時間點測量他(她)們的體重與身高,據以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並區分3個群組,即「從未超重組」、「持續超重組」及「後段超重組」(到3年級或5年級體重才開始超重者)。

在調查期間,受調兒童的父母及教師必須填答問卷,教師並且要評量受調兒童的人際關係及內化行為(internalizing behaviors)。在5個時間點,受調兒童要參加標準化的數學測試。

主導這項研究的密蘇里大學營養與運動生理學助理教授蓋柏(Sara Gable)表示,超重兒童之所以數學成績表現較差,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可能是體重有問題的孩童,容易存在內化行為問題,以及缺乏良好的人際技巧,這些影響可能年復一年長久累積。

內化行為問題是屬於自我內在的衝突,與行為過度控制的問題,例如退縮、焦慮、憂鬱、孤單等。蓋柏說,通常在學校人際關係不好及有內化行為問題的孩子,成績較差。

紐約長島北岸衛生系統公衛計畫主任卡伯曼(Nancy Copperman)說,本研究顯示,兒童肥胖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應提早預防。肥胖不僅是關乎容貌的問題,已是慢性病的根源,並對心智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快樂、成功及生活的良好調適。

蓋柏說,雖然教師對肥胖兒童或許因存有輕微的偏見,以致做出超重兒童存在內化行為問題或較差人際關係的評量,但肥胖兒童確實受到部份因素的影響。例如,他(她)們不到校的天數可能較多,以致影響學業表現;或者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白天的表現。

蓋柏建議,父母必須儘可能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子女體重超重,否則,一旦超重就很難改變。此時,必須督促孩子改變生活習慣,並且讓孩子瞭解體重不代表一切。這種生活型態的改變,必須是全家共同推行,而且永不嫌遲。

(責任編輯:陳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