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廣東「自梳女」 會說英文愛吃牛油

人氣 6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03日訊】少小離家老大歸。中山-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中山,這就是澳大利亞籍97歲的「自梳女」張玉琴的生命軌跡。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現居住在廣東省中山市的這位近百歲的老人張玉琴,熱情開朗,語言風趣。除了膝蓋時有疼痛之外,身體十分硬朗。說起漂泊大半生、艱辛謀生的經歷,張玉琴臉上時有笑容,平靜地娓娓道來。「自梳女」往往需要經歷「梳頭」和「擺酒」的莊重儀式,許下自己一生不嫁的承諾。而張玉琴並未經歷過這些儀式,她說不清從甚麼時候開始,自己就做下了單身一生的決定。

4歲便離家做住家工

「弟妹一大摞,家裏窮啊!」 張玉琴對《南方都市報》記者講述道,家中兄弟姐妹14人,她排行第二。自小家中以種桑養蠶為生,母親身體不好,時常暈厥,張玉琴不得不從小就肩負起養家重任。

張玉琴剛滿4、5歲,就投奔香港的姑姑,開始在有錢人家中做「住家工」。到了香港,「倒痰盂、擦地、洗衣,甚麼都做。」做飯的時候,由於個子太矮,還得搭個凳子,顫顫巍巍地站上去。

她說,當時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1、12點才能睡覺。「好辛苦啊!後來姑姑來看我,我一見到她,好委屈,哭都哭不出來,只是不停地抽泣,喘氣。」張玉琴說,「沒有一天不想家」。但是一想家的時候,就是想起「弟妹一大摞」,需要她更努力的工作來救濟。

新加坡謀生苦學英文

這樣艱辛的生活維持了近十年後,張玉琴便前往新加坡謀生,在一個英國軍人家打工。由於從未念過書,為了能順利工作,張玉琴硬著頭皮苦學英文。「單單一個早餐,麵包、咖啡、杯子、碟子、叉子……這裡面就有多少英文要學!」她說:「為了學英文,壓力很大,瘦了一大圈!」

時至今日,張玉琴的英文口語還相當標準。她說自己會聽,會說一些,但是不會寫,因為工作中「根本不需要寫英文」。在對話過程中,「hall」(大堂)、「idea」(想法)……一個個英語單詞不停地從這位從未上過學的老人口中蹦出。

這份南洋經歷留下的印記伴隨她的一生。張玉琴在餐飲上仍然保留著在新加坡時的習慣。「我早上喜歡吃麵包,喝咖啡。我還喜歡吃牛油。但是中國的牛油根本不是牛油!太難吃了。」張玉琴的弟弟說,張玉琴偶爾還喜歡做沙拉招呼來客。

澳大利亞打拼工資高 很開心

在新加坡工作幾年後,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英國軍人家庭要調到澳大利亞,她便隨其搬遷到了澳大利亞。沒過多久,她便過上了早上打鐘點工,下午在羊毛廠織羊毛、晚上在中國餐館洗盤子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但是她說那段時間很開心,因為工資比在新加坡的時候更高,而且每週有1天半的休息時間。

張玉琴說,當時在新加坡、澳洲等海外打工的中國人幾乎都是女性,而自梳女為數甚多。因為她們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忙於工作,也相對自由,便不必受家中結婚的催促,自己逐漸地也耽誤了終身大事。有的便決定「永生不嫁」。

一心只念中山的親人,張玉琴努力賺錢、存錢,寄錢給父母、兄弟、侄兒。哥哥結婚、弟弟建房、養豬養魚她都給錢,並且覺得天經地義。她不識字,不會寫信,只能靠來往澳洲、中國中山的「水客」(運貨人)為家中寄錢捎口信。「水客來到華人會館,就趕緊過去問他:有沒去過我家看看啊?我父母、弟弟近況怎麼樣?」

大半輩子,辛辛苦苦,張玉琴卻幾乎未給自己留下任何積蓄。「從澳大利亞回國的時候,只帶了幾件衣服。甚麼值錢東西都沒有。」

近百歲自己做飯洗衣

2005年,在外漂泊了大半生,90歲的張玉琴希望回到家人身邊,到了香港與弟弟同住。2008年,又回到中山古鎮顯龍老家。

問起長壽的秘訣,張玉琴笑道:「可能就是閻王爺忘記我咯!」她說,生活規律,做慣苦力工作,也許就是她幾乎不生病、如此長壽的原因。她還表示,自己並不孤獨,只希望平安恬淡地過完餘下的人生。

自梳女指的是已屆婚齡的女子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自梳後的女人被稱為自梳女。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強姦處女成中共官員新時尚 定性嫖娼引公憤
留學生在法國打工常識之二
揪違規賣菸 少年祕密客出擊
慧靈珠子:中國少兒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