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受祖父啟發 蒲宜君雕塑展動態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意涵台北1日電)「動態的東西最難捕捉」。雕塑家蒲宜君聽過祖父說過這句話,然後透過觀察、想像,創作出「小舞者系列」作品,展現舞者肢體動作的美感。

即日起到8月30日止在台北市中山堂展出的「生命的對話 蒲添生、蒲浩明、蒲宜君雕塑三代聯展」,其中「小舞者系列」、「旅人系列」都出自蒲宜君的手,她透過觀察、想像,再用手捏出人的動態感及抽象的內心。

蒲宜君出身在雕塑家庭,祖父及父親都是雕塑家。她說,家人沒有特別栽培她走這條路,但小時候的寒暑假都在工作室打雜,記憶中的同年就是在玩泥巴,自然而然也愛上雕塑。

蒲宜君說,祖父蒲添生的作品古典含蓄而優雅、父親蒲浩明的作品有浪漫的人文風格,她則以生活中發生的事,作為創作靈感。

民國81年間,台北市發生一所幼稚園校外教學的火燒車意外,捨身救學生的老師林靖娟在意外中罹難。當時高齡80多歲的蒲添生受邀為林靖娟製作雕塑。

蒲宜君說,祖父花了4年時間完成,其中第3年時,祖父罹癌,他為保存最後的體力,拒絕積極治療。叔叔訂製升降梯、父親在旁攙扶,終於在84年完成「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這是蒲添生在世的最後一件作品。

蒲添生去世後,蒲宜君的祖母時常撫摸「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上的雕塑手痕,藉此想念先生。蒲宜君從祖父的手上看到「泥土是有生命的」,她說,自己在雕塑時,也是在用雙手,賦予泥土生命。

蒲宜君說,因為從小就在工作室玩耍,看到每件作品在祖父、父親的手中從無到成形、從支架到成品,這種經歷不是人人都有,她看到祖父及父親生命走過的歷程,感到從雕塑而來的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