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故鄉「湘西」吃掉的作家沈從文

人氣 23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13日訊】2012年是沈從文先生誕辰110週年,他如果睜開眼就會發現,自己筆下那個想像出來的湖南「湘西」,已消失了。故鄉藉著他的大名荷包漸鼓,而他卻好像永遠失去了故鄉。

據最新出版的以沈從文長子沈龍朱口述為主體的《沈從文家事》,將徹底改變人們的認知。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如今的「湘西」燈紅酒綠,喧囂浮躁。蹩腳的仿古建築破壞了小城的視線,人造的繁華遮蔽了歷史,偽民俗大放光明,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銅臭味的鬧市。那個「遺世獨立、生活太平、原始能量異常充沛」的「世外桃源」,已變得難以辨認。

新政權的打壓 他曾「自殺」兩次

在1949年,沈從文因新政權的打壓,自殺兩次。1949年5月30日,沈從文寫道:「世界變了,一切失去了本來意義。」

沈從文長子沈龍朱說:「看到消沉的父親用手反覆去觸摸插銷,覺得不對頭:『啊?是要中電的呀!』」幾天後,沈從文用鋒利的刀片把手腕脖子都割了,家人認為他神經不正常了,把他送進北郊精神病醫院。

……

生前寂寞 死後榮耀

在「文革」中,沈從文一家從三間房縮為二間房,最後只剩下一間房。妻子和兩個兒子是在沈從文離世數年後,在整理其遺作和日記後才逐步理解了他。

故鄉派人下跪請回了沈從文的骨灰,想做成墓園供人憑弔。其實也很想獲取經濟效益,因為他兩個兒子的堅決反對,才未能把墓園變成收費景點。

沈龍朱他們制止了縣政府一次次擴建墓園的衝動,卻阻止不了當地人的蓋房狂潮,沈虎雛說:「違章建築一直逼近墓地,堵著墓地的進口,全都蓋滿了,而且高度把從墓地往外的視野都擋住了。」沈龍朱說,「墓地跟城區之間,原來很好的沅河自然風光全沒了,變成兩邊全是房子非常狹窄的一條小過道。」

據當地旅遊網介紹:「故居陳列室裡,一張張清晰珍貴的圖片,記錄了沈從文步入塵世後所走過的艱難歷程,那一行行流暢深沉的文字,忠實地記錄了作家成長的過程。檀木方桌,籐編靠椅、古老的木質結構架子床,都是沈老當年使用過的實物。目睹這些實物,眼前似乎出現了沈老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彷彿又在聆聽沈老的教誨:『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但事實是,由沈家舊屋翻新的故居,不過是一個假古董,傢俱擺設都是向當地人徵集的,跟沈從文沒有一絲關係。即便如此,故居也被列入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已經承包給他人了,租期五十年。鳳凰縣城旅遊通票168元,沈從文故居是「最耀眼」的景點。

「邊城」原名茶峒,茶,漢人也,此地是漢人居住的小塊平地,地處三省交界,乃湘西名鎮。一心求進步的地方官,將茶峒鎮更名為「邊城鎮」,坐實了沈從文的想像。

……

沈從文遭受的誤解在於,許多人僅僅視他為一個天才的美文作家,而忘記了他是一個思想家和戰士的事實。在介紹他思想精華的《中國人的病》出版後,情況有了微弱的改變。

故鄉抓住了他的名字,卻背叛了他。無道德底線的商業放肆地消費著人們對「邊城」的渴望,這使他的作品真的成了一個想像烏托邦。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在迅疾的毀滅中,無非是時間遲早而已。

創造了「邊城」的作者,最後一次回家是在1992年,由妻子張兆和親手將他的骨灰撒入沱江的流水中。他的墓碑上沒有刻字,那塊五彩石上寫著他的警言:「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雷頤 :生命的浪費——沈從文的內心獨白
沈從文与諾貝爾文學獎
比爾蓋茲和沈從文
詩:沈從文風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