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數據造假 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減弱

【大紀元2012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傑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五說,今年第2季度中國經濟(GDP)增長7.6%,連續第6個季度經濟增長減速,為過去3年最小增長,經濟持續疲軟,顯示中國經濟存在嚴重問題。此外,中國各級政府官員為了陞遷,造假經濟數據,營造形象工程,掩蓋經濟困境和嚴重問題。

維基解密(WikiLeaks)2010年向外界披露的文件顯示,中國現任副總理、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曾在2007年對美國外交官說,他也不相信中國經濟數據,是「人造、只能作為參考」。中國國內一所知名大學統計學著名教授表示,中國有句諺語:官員生產(經濟)數據,數據生產官員。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導表示,中國經濟真實面貌屬於中共現行體制下的國家機密,外界人士很難知道。投資者、銀行家和經濟學家只能憑藉其他數據解讀中國官方經濟數據。

投資諮詢公司美奇金(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創始人Anne Stevenson-Yang稱,中國政府應該公開經濟的數據收集方法和實際情況、不要把它當成國家機密,這種做法將有效防止政府造假經濟數據,幫助投資者、銀行家和經濟學家解讀中國經濟。

中國問題專家Paul Winn表示,中國唯有拋棄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才能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

*經濟造假 中央和地方數據出入大

美國高盛銀行和其他一些機構多年的研究都強烈暗示,中國經濟增長數字被篡改、造假和平滑化,經濟萎縮時期的增長率往往被誇大。

CNN報導表示,為了今年秋天中共權力的平穩過渡,第2季度GDP數據可能被政府人為地上調。有證據顯示,各級政府官員在偽造經濟數據來掩蓋經濟困境的真正嚴重程度。

「黑箱作業製造出來的數據,往往與其他數據不符合、出入大。」中國經濟研究公司GK Dragonomics宏觀經濟部主管Andrew Batson說:「中國今年的GDP數據被政府誇大 – 我對此並不感到吃驚。」

中國各省GDP加起來應該十分接近全國的GDP。CNN報導說,如果把中國各省官方報導的第2季度GDP加起來,總數高出國家統計局報導的全國GDP的10%、出入太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Ma Jiantang)今年2月份解釋道,統計局和各省數據有出入的原因是一些產品(如工廠產品)被重複計算。馬建堂說,國家統計局總是盡力避免重複計算。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中央的報導數據還是與各級政府的數據有很大出入。

「大宗商品如汽車的消費的統計數據或有一定準確性。」英國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中國主管Stephen Green說:「但是,餐飲和娛樂業等的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令人質疑。」

*造假根源

CNN報導說,中共體制下的官員陞遷機制和計劃經濟是數據造假根本原因。中央政府制定鋼鐵產量、糧食產量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等宏觀經濟目標,然後把任務層層下達給省市縣鄉各級政府。

經濟指標是否成功完成是各級政府官員陞遷的衡量標準之一。各級政府官員們揹負向北京中央政府報告好的經濟結果的壓力,為了提升或升職,往往誇大或篡改黯淡的地方經濟數據。

經濟學家Mark W. Hendrickson指出,中國計劃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系列毫無意義的錯誤,比如鄂爾多斯這座基本上無人居住但已建成可居住100萬人住宅的現代化城市。中國政府高達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可以為許多計劃經濟錯誤買單,但是能力有限。

Hendrickson認為,中國經濟無法免於各種泡沫(比如房地產泡沫),這些泡沫一旦破滅,便將給財富和中國經濟帶來災難。中國貨幣當局可能通過印鈔或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但是這種做法可能點燃通脹火災或觸發通縮性崩潰,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中國經濟大幅減速 不樂觀

對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外國投資者和經濟學專家甚至一些中國官員(如李克強)只看3個指標:電力消耗或發電量、鐵路運輸量和銀行貸款量。他們認為這些數據更不容易造假,是衡量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金標準。

香港亞洲及全球經濟研究公司Fung Global Institute經濟學家Louis Kuijs表示,中國經濟真實情況還可以從工業生產數據方面得到反映。匯豐銀行(HSBC)的中國製造業指數PMI(預覽值)是另外一個中國經濟的金指標。

金標準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大幅減弱,問題嚴重,形式不容樂觀。跟據中共官方數據,中國過去10年的城市電力消耗增長大大低於GDP的增長,而在正常情況下電力消耗的增長應該超過GDP的增長。中國6月份發電量為3,934億千瓦小時,與1年前相比增長率為零,2009年5月以來首次出現零增長。

鐵路是中國經濟的動脈,70%以上的大眾工業物質和大部分農產品通過鐵路運輸。鐵路運輸量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指標,鐵路運輸量增長率和中國GDP增長率成正比。

中國鐵道部7月初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鐵路貨運總量較5月下降8.5%,6月份全國鐵路煤炭運輸量比5月份下跌超過10%,顯示中國經濟大幅減弱。

中國銀行貸款量也出現大幅下降。中國證券報7月初報導數據顯示,中國「四大銀行」工農中建6月發放貸款總額為1800億人民幣,較5月的2500億下降達28%。

專家表示,中國銀行業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繁花似錦的日子不再,今年面對著經濟下行、實體貸款投放不足、風險不斷加大、利率市場化試點推進等嚴峻考驗,下半年經營業績可能更糟。

中國製造業持續萎縮。匯豐銀行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製造業指數PMI從5月份的48.7下跌至48.4(低於50表示萎縮),創7個月以來最低,說明中國企業經營困難局面沒有絲毫好轉,折射中國經濟形勢嚴峻、不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