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 人性•文化•制度(二)

——2012.7.18在香港書展的講話

資中筠

人氣 5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關於制度文化,這裡提出兩點大的概念:

1. 政府和國家觀念:

 1)西方中世紀以前的「君權神授」和我國的「真命天子」「奉天承運」「打江山、坐江山」觀念:政權基本上是武力打下來,假托神授,以取得合法。神授不僅是給一個人,而是給一個家族,所以祖輩打江山,子孫坐江山,直到被另一撥人用武力推翻。在這種制度下,國君有生殺予奪之權。

 2)現代的統治權民授的觀念。從古代到現代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不必詳述。到十七世紀約翰•洛克集大成提出《政府論》,是現代國家的理論基礎。根據這一理論的邏輯:自然人本無政府,自然資源可以隨便取,但是加入了自己的勞動,就成為私有財產。由於需要保護財產,才推舉出一個或一些人管理,讓渡出司法權。所以管理者(即後來的政府)最主要的職責是保護個人的私有財產。父子是自然關係,所以父母有撫養子女的責任,因而子女可以繼承財產。但是統治權力(power)不能繼承,一個君主死了,就應由民眾重選。被推舉出來實行管理的人沒有時間從事生產,所以人們公攤一些錢物給他們以為補償,這就形成納稅制度。

以上兩種不同的制度文化,對「誰養活誰」的看法是相反的。

過去的觀念是「食君之祿」,現代的觀念是由納稅人供養。納稅人是主人,所以必須監督錢是怎麼花的。「無代表,不納稅」。不過中國過去也有過「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之說。也是一種朦朧的覺悟。如果明確了誰養活誰的問題,足以顛覆整個忠君的倫理道德觀。

3)第三種國家觀念是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闡述的,而為前蘇聯和大批自稱社會主義的國家所實踐:國家是階級專政的工具。所謂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不承認人人「平等」的觀念。一個階級有千百萬人,如何實行統治?通過政黨,這個政黨實際上也不是那個階級選出來的,是自己組織起來自稱代表那個階級的。但是實際上政黨人也太多,只能通過少數領袖,最後高度集中到一個人。中國「文革」時發展到全面專政,以林彪的名義提出「政權就是鎮壓之權」。 這是從第一種政權的觀念發展而來,權力集中達到登峰造極。為了把自己的觀念合理化,這種理論硬把第二種政體也說成是「專政」,說一切國家都是階級專政。其結果就是徹底否定了法律的權威性。

2. 法治還是人治

1)人治:中外古代王朝都有人治的觀念:百姓的幸福取決於「明君」、「昏君」還是「暴君」,或者掌權的宰相。不過人治的觀念在中國最長久、最發達,形成一種傳統文化。這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最成系統,其依據就是「以德治國」。孔子的理想:掌握統治權的「君子」和道德高尚的「君子」是合二為一的。都是以身作則,樹立一種風氣,然後「小人」風從。但是幾千年從來沒有做到過,權力與道德從來沒有統一過,因為孔夫子沒有想到權力缺乏監督是一定會腐敗的。事實上,歷代帝王基本上是以法家為裡,儒家為表。毛澤東一語道破:百代都行秦法制。

在農業社會、等級制度下,百姓可以「認命」,宣傳知足常樂,樂天知命,可能還有一定效果。現在一個靠權勢攫取大量社會財富的人,一面炫耀自己滿身名牌,一面提議給每個老百姓建立道德檔案,要求大家學雷鋒。只能成為諷刺。 

2)法治:其理論的依據是,對政府的權力必須限制和監督,絕對的專制,絕對導致腐敗,到現在還沒有例外。歐洲從十三世紀《大憲章》形成的憲政的觀念:最高權威是憲法,不是哪一個人。然後根據憲法原則,立各種具體的法律,對任何具體的事件都以有關的法律為準。如何實施?於是設計出一整套制度來,這就是民主制度。

在高度工業化、複雜的市場經濟、激烈競爭時代,只能靠剛性的法治,不可能靠感化、靠道德教育。不讓毒膠囊製造者傾家蕩產,道德高尚的藥商就只好破產。所以現在在中國大力宣揚文化、回歸傳統道德來應對惡性的社會問題,有的人是出於無知或天真,有的人則是有意掩蓋法治的缺失,逃避制度的責任。  

3. 當前中國是制度問題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看在甚麼特定的階段。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是有了新的制度,需要大力突破舊的文化勢力、思維習慣;而當前中國表現出來的是道德滑坡,實際是制度問題,是法治缺乏的問題。現在的關鍵是需要突破制度,建立健全的法治。使一個社會多數好人得好報,而不是相反。在保證好人有好報的環境中,人們自然會形成行善的習慣。誠然,比起成熟的民主國家,中國人在文化上、觀念上還有許多不成熟之處,有些舊文化、舊觀念是十分頑強的,有了某種好的制度,還需要長期的教育和鍥而不捨的推動,有時還要有強制手段,才能逐步實現。(例如美國種族歧視從立法到真正得到落實經過了一百年,期間還經過了聯邦政府派兵到州里執行強制手段)。所以百年前孫中山提出「訓政」。但是一是要真的要向這個方向「訓練」,二是要在游泳中學游泳。若是整個環境背道而馳,再過一百年也「訓」不出來。

澄清幾個當前流行的說法:  

—— 「用東方文化挽救所謂『西化』的種種弊病」。這個問題我在《重建精神家園》一文中已經說明,認為西方重物質、東方重精神;西方縱慾、東方禁慾;西方重爭鬥,東方重和諧……等等,只要正視歷史事實,根本站不住腳。古聖先賢著作裡寫的,不等於實踐中已經做到,相反,正因為現實情況相反,才需要大聲疾呼予以糾正。(周恩來對外國記者說:你們看我們的報紙大力宣傳甚麼,正是我們缺甚麼。)人們往往嚮往古代淳樸的民風,認為現在物慾橫流都是市場經濟之過。這就像懷念童年時期多麼天真純潔,長大後變得世故、複雜,生出許多煩惱。不論那個古代是否真的那麼美好,反正是回不去了。連孔夫子嚮往的「三代」,他也回不去,何況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所以唯一的出路是向著現代文明:自由、平權、法治、人道努力。  

——「中國是所有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而延續至今的國家,所以說明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特別優越而堅韌,因此無需改變。」  

此說似是而非。首先「中國」指甚麼?如果是以漢族為主的中原,那麼從「五胡亂華」到元朝、清朝,已經被「殖民」多次了。至少「元朝」應該算是亡於蒙古族,清朝算是亡於滿族。否則為甚麼以岳飛、秦檜辨忠奸;為甚麼吳三桂、錢謙益算賣國投降?如果不算「亡國」,為甚麼要抵抗,打得那麼慘烈?為甚麼一定被歐洲白人佔領才算殖民?誠然,征服中原的蒙古族和滿族在文化上都漢化了,典章制度也基本上採用中原皇朝的。(其實清朝已經改了許多)。那是因為,中原當時的農耕文明確實比遊牧民族的先進、精緻,漢族的語言、文化(也就是上述第二點的文化內涵)實在發達,皇朝統治的制度設計的確非常週到,便於統治。所以他們就採納。文化總是從高處向低處流的。但是當19世紀中期,古老的農耕文明遇到工業文明入侵時,就不堪一擊了。鴉片戰爭失敗沒有被英國全部佔領,絕不是中國文化的勝利,是因為當時的世界形勢,英國不可能,也無意一家獨吞整個中國。假設——當然只是假設——中國在19世紀中葉像被蒙古或滿族征服一樣,被某個歐洲國家征服,漢族的文化顯然不可能把人家給同化了。當然也不可能完全被同化,例如印度文化至今還保留下來,但是在典章制度上肯定是先進的同化或改造落後的。  

有一點常為國人所遺忘,或故意忽視,就是實際上中國在文化上開放的時期比封閉的時期長,所以漢文化不斷融入和吸收了許多異族的文化,才有其生命力。最後一個階段就是19世紀中葉以後的西學東漸,才造就了今天的現代中國。沒有這種開放和融合——有時是以民族屈辱為代價——中華文化早已萎縮。

(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二十大上,習羞辱胡不是一次,而是兩次
【網海拾貝】美國會CECC主席紀念4.25 籲停止迫害法輪功
【網海拾貝】布林肯會習,雞同鴨講,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中共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 網友:牛皮吹破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