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吃麵解決稻米過剩 米麵條研製成功

人氣: 78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美蘭台灣雲林報導)政府急迫想解決稻米過剩問題,推行國人「每人多吃一口飯」,農委會也積極推廣米食加工。一般蓬來米在市場上只是做為白米飯或壽司米來使用,雖然也研發將米做成烘焙產品,如米麵包、米餅乾等,但因成本過高,除烘焙業者使用意願不高外,烘焙產品也非主食,對於稻米的消耗量助益不大。根據市場調查,六成以上的外食人口習慣使用麵條來當主食,如今米麵條已被成功研製,以米來取代麵粉,吃麵將可解決稻米過剩問題。

若米麵條能取代傳統麵條,可讓米食用量需求大幅提升 。(攝影:劉美蘭/大紀元)

米麵條是由雲林縣一家碾米工廠成功研製成,董事長廖明吉為了將米多元化,改變一般人對米的刻版印象,將米融入烘焙,於是開立了樂米工坊專門研發米烘焙,希望以米來取代麵粉,以解決稻米過剩的問題。多吃米可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若米食可以使用更廣,農民就不用休耕,政府也無須因農民休耕而給予補助。
用米來取代麵粉,烘焙成米麵包,口感香Q又扎實。 (攝影:劉美蘭/大紀元)

蛋糕也是用米做的,水份含量高、口感綿密。(攝影:劉美蘭/大紀元)

台灣每年進口麵粉約160萬噸,其中40%用於麵條製作,相當於吃掉64噸麵條。而國人每年消耗稻米約130萬噸,若以米代替麵粉,就能提高稻米用量至200萬噸,讓自已國內有自給自足的能力。米麵條是一個很大的消量市場,依市場調查,市面上六成以上的外食主義人口都習慣使用麵條來當主食。因市場麵條需求量大,在廖明吉積極研發下,做出比一般麵條口感更Q彈的米麵條,讓米來取代麵粉,對米食文化跨出一大步,也讓米食用量需求大幅提升。
米麵條製作和操作上雖與麵條相同,但因無筋性容易斷裂。(攝影:劉美蘭/大紀元)

為推廣米食,雲林縣長蘇治芬指示教育處與台灣米穀商業公會合作,計畫將全縣國小營養午餐食用的麵條,改為用稻米作的米麵條,並將拜會高雄市長陳菊、台北市長郝龍斌,請北、高市的學童也一起來吃米麵條,用行動支持台灣米。

米麵條是以生粉來製作,顏色較純白,吸水力強,在製作和操作上跟麵條相同,但米麵的煮法就大大不同,米麵條較不耐滾,如果是冷凍的米麵條,水滾煮1分鐘左右即可。吃起來Q彈、又帶有米香氣,口感滑溜,較無筋性且好消化;麵條也是生粉,乳黃色,有筋性所以較耐煮,煮熟時沒有特別味道。

米麵條因受限於稻米原料取得價格太高,市場末端售價約是傳統麵條的三倍(傳統麵條一斤約20~25元),若要推廣至全民食用,短時間內恐不易達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