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聽水的故事」特展 水的奧秘無窮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科學教育館「聽水的故事」特展即日起至5月31日為止,帶領觀眾一探水的奧秘。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致詞表示,人的身體有70%是水,目前全世界只有0.03%的水可供飲用,足見其稀少性。展場中有典故源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九龍公道杯,故事啟發為人不可過貪。此外,朱楠賢和記者談到「跟水說好話,水結晶體就會變很好、有規律」,這個很有趣,水的東西太多主題可展覽。

結合汲水器、踞木水車及龍骨車(上)及結合阿基米德螺旋、渾沌水車及竹筒水車(下)。(台灣科學教育館)

朱楠賢表示,「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已逐漸地超過石油,目前全世界只有0.03%的水可供飲用,其他的水如海水、冰凍原等都無法飲用。他說,此特展有很濃人文氣息又不缺乏科學性。展覽的陳列沐霧甲蟲標本從德國進口,影片自法國進口,相關的資料與BBC、Discovery合作展覽相當國際化。

[[6]]

溼地水濱的鳥類。(台灣科學教育館)

水是大自然中唯一可以同時以固態、液態、氣態存在的奇妙物質,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文明起源也和瞭解水循環的奧妙息息相關。

九龍公道杯。(台灣科學教育館)

九龍公道杯

導覽義工跟記者介紹九龍公道杯酒斟滿到某一位置會全部漏光,是虹吸原理的運用。據傳說,明代的縣令為了討好皇帝,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 」進貢皇上。

義工說,朱元璋在一次宴會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但結果事與願違,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的酒,全部從「九龍杯 」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朱元璋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便將其命名為「九龍公道杯 」。

接受不同資訊「愛和感謝」(左)與「真噁心、討厭,我要殺了你」(右)的水產生的結晶完全不同。(大紀元)

有感知的水

《大紀元時報》曾經報導享譽世界的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十多年來他所做的幾百萬次的水實驗,震動了全世界,其主題就是世間萬物都可以溝通,人類的想法決定著周圍的環境,人類心裏的念頭,包括說出來的話和寫出來的文字,對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貼上恩愛情感的水的結晶。(大紀元)

對水發出怨恨和愛的兩種感情後水的不同結晶。(大紀元)

良善訊息能產生出令人愉快的微生物(左圖,顏色柔和,香味芳醇),惡意的訊息竟然也相應的產生了令人不快的微生物(右圖,惡臭爛黑)!(網路圖片)

這些實驗不僅說明水具有感知能力,擴大實驗對像後,人們發現樹木、米飯等物質,也都有感知能力。

對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朱楠賢表示,對水說好話或聽古典音樂,會產生好水很有趣,最近也有報導農夫把鋼琴搬到樹下,他彈鋼琴給蓮霧聽,3個月後蓮霧真的又紅又大。他提到,水的東西太多主題可展覽,以後或可有「聽水的故事PARTⅡ」。

沐霧甲蟲標本。(台灣科學教育館)

策展人林怡萱提到,這次展覽陳列沐霧甲蟲標本。在納米比亞沙漠,年降雨量不超過100毫 米,每當有濃霧出現時,沐霧甲蟲會到山丘上,運用背部的親水性和疏水性交錯的結構,沐霧集成水珠生存,激發科學家研發收集霧氣的表面結構,提供人類飲水或灌溉,相當有趣。

「聽水的故事」特展,融合環境教育、科學、人文與藝術,展場中除了有多種與水相關的小劇場、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Yann Arthus-Bertrand)以水為主題的影像作品,還設有可操作的阿基米德螺旋水車及龍骨水車,透過與水互動的設施引發民眾視覺、觸覺及知覺上對水的感受力。

科教館邀請60名新北市莒光國小學童,堆疊430瓶600毫升的瓶裝水。(攝影:鍾元/大紀元)

科教館並邀請60名新北市莒光國小學童,堆疊430瓶600毫升的瓶裝水,象徵台灣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達258公升,因為台灣雖然平均年降雨量達2,510公釐,卻因為山高、河川短急、人口眾多,被聯合國列為水資源貧乏地區,希望帶民眾一同探究人類與水的相處模式,進而更珍惜水資源。

(責任編輯:李曉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