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台防技職人才學用落差 需「強化產學聯結」

【大紀元2013年0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由於企業已朝向國際化經營,宏碁創辦人暨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曾提到,台灣需打造成為國際尖端黑手人才的搖籃;南台科技大學校長戴謙表示,頂尖技職人才必須具備3項特質,首先必須要有實務技能,其次是擁有良好外語能力,第三是良好的就業素養;最重要是教學課程能與業界緊密結合。

所謂「黑手」已非過去單一純熟技能的培養,更需要人文素養、語言等內涵,才能相輔相成。戴謙舉例,一位企業家提到, 公司內部一位同仁因表現傑出,適逢擴張版圖階段,原本國外子公司經理位置非他莫屬,但礙於外語能力不佳,只能忍痛放棄,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動產」,雖然優秀,卻只能守在台灣。

教學課程要緊密與產業結合,提升實務技能,讓學生到企業實習,才不會有學用落差,「減少學用落差,學校與企業都有責任」戴謙強調。

實施「先師後生」實習制度

以南台科大為例,首先實施「先師後生」3年一輪實習制度,要求教師應率先到企業實習,親自了解業界狀況後,再由學生到現場觀摩學習,不僅能適時輔導,教學與業界也不致有代溝,也能防止學生被當作廉價勞工的問題產生。

此制度實施後,共有177位老師研習完成,再引薦187位學生實習,共和55家企業、96家廠商合作,更帶來200多萬的產學合作計畫。不僅創造更多實習機會,同時也提升產學合作能量。

減少「學用落差」

為何有學用落差?就是學校課程和教師不能貼近業界的需求。戴謙提到,教師教學能力要落實,就必須認證,包括指導學生競賽獲獎、教學方法與教材製作,有產學合作、業界實習2年以上經驗等。

以製作動畫著名的西基公司為例,當時到南台科大的多媒體遊樂系尋找人才時,卻發現課程只有3學分是貼近實務經驗,即使學生畢業後,依然無法為業界所用,所以,教師與業界結合能減少學用落差。

因此,南台科大便與西基公司在校內開設16門、48學分的相關課程,學生修滿學分後畢業,直接進入企業工作,成為真正的動畫人才。

另外,台積電規劃於南科投資5千億,與南台科大合作,在學生畢業前設「台基電-半導體奈米技術職前訓練」百年早鳥就業課程,訓練師資和經費皆由台積電支付,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台積電工作。

除了專業技術外,戴謙指出,為拓展學生發展,也要求增設全英語學位學程,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聽力、口說能力,有良好的外語能力,是技職國際化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韻寰)

南台科技大學人才培育結構

學年度 規劃步驟
100 共同規劃課程教材
101 教師培訓、業師協同授課
102 教師、暑假企業實習
103 學生暑假企業實習
104 學生學年企業實習
105 畢業進入公司就業

資料來源:南台科大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