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報:中國的水泥外交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在無情的追逐原材料以推動自己猖獗的經濟,它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借貸者和建設者。在蘇丹,由中共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在支撐一個令人厭惡的政權。而這些投資是由中國人民在為中共的野心買單,不論他們喜不喜歡。以下這段文字是英國《電訊報》1月24日節選自一本新書《中國沉默的軍隊:北京形象的開拓者,商人,毒販和工人重塑世界》,作者是Juan Pablo Cardenal and Heriberto Araujo 。

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的尼羅河大道上,很容易看到中國的痕跡。街道上充滿了由中國勞工修建的大樓,使得首都看起來煥然一新。同時,周邊的地區擠滿了中國人開的商店,販賣消費品和雜貨。旅行社也瞄準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市場,診所裡有來自湖北和河南的醫生提供針灸和傳統中草藥。

中石油趁西方制裁進駐蘇丹

一個特別的公司改變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地圖:中國國家石油公司,中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商。「這是在蘇丹最有勢力的公司。」我們被當地公務員,專家,活動人士和記者一遍一遍的告知。國營中石油的數百萬美元的投資極大的刺激了當地的經濟並獲得石油的回報,並填補了獨裁者巴希爾控制下國家的庫房。

在華盛頓指責巴希爾政權促進和資助恐怖主義之後,中國在九十年代進入蘇丹的石油領域。當時巴希爾政權被逼到牆角,開始絕望的為它的石油工業尋找投資,這是它的國家財政主要來源。就像在很多其他地方發生的那樣,中國出手拯救了。「蘇丹在九十年代的主要問題是資本投資。中國帶來了投資,今天他們被視為合夥人。」政府能源事務顧問 Ali Mohammed說。「我們無法獲得西方公司的投資,因為禁運。」

中國投資抵達的時候正好是西方試圖孤立蘇丹,通過收回投資扼殺其經濟的時候,就像它對南非所作的那樣。對於在1993年已經成為原油淨進口國的北京,蘇丹帶來一個提高其能源安全的理想的機會:中石油,中石化和其他中國石油公在蘇丹40%的石油資產當中入股,儘管他們在國際原油行業技術過時,經驗有限。根據Ali Mohammed,「中國是蘇丹唯一的選擇。因為西方公司不想跟我們合作。」
到2010年,中國成為蘇丹石油最大的買家,購買了1259萬噸原油,相當於蘇丹總產量的一半。

中共投資大筆錢到發展中國家

從2005到2012年,中國公司投資了4600億美元到全球。它在全世界建設或資助了300個大壩,在哈薩克斯坦和緬甸等地修建數千公里的戰略性石油天然氣管道;它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如安哥拉興建房屋,在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建設鐵路。在哥倫比亞,北京提出建設200公里的「干運河」作為巴拿馬運河的替代。

中國把大約四分之三的資金花在發展中國家。在非洲的效果最為明顯。中國參與建設2000公里的鐵路,3000公里的公路,160所學校和醫院;在這裡,中國可以找到原材料來驅動它的經濟。中國需要達到至少8%的年增長來維持社會穩定,以及需要穩定供給原材料來保持城市化進程。

政策性銀行如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所提供的幾乎無限的資金在這樣一個國庫空虛,現金流縮減的時代,呈現出無可限量的優勢。這些貸款允許國營企業購買戰略性資產,保證長期供給合同和發展項目來剝削自然資源,允許中國建築公司以最誘人的一攬子財政計劃投標國際項目。這些貸款幾乎總是以石油做後盾並且常常附帶保密條件。

在2009/2010年,北京被世界銀行列為世界最大借貸國,借貸超過1100億美元。

中國人民為中共的野心買單

但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是從哪裏獲得他們的資源的呢?簡而言之,是中國人民在為中國國家的野心買單,不論他們喜不喜歡。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以13億中國儲戶的存款為後盾,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在這個沒有福利的國家裏,中國人把他們40%的收入存入銀行,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儲蓄率。同時,國內投資的選擇有限,嚴格的資本控制阻止儲戶投資到國外更加盈利的項目。

這給中共提供了一個致命性金融武器:成為「世界的銀行家」,不僅支撐了中共的國際外交和全球影響力,而且給予「中國公司」彈藥來打垮其競爭者。

中國資本不僅僅幫助蘇丹逃過西方禁運威脅將造成的破產,而且在其他方面支撐起巴希爾政權。北方工業公司向兵工廠提供的武器幫助武裝了這個國家。這些武器幫助巴希爾在內戰期間成功的侵入該國南部。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美國百多議員致信胡錦濤促向蘇丹施壓
維權人士﹕中共助緬甸蘇丹政權殺百姓
蘇丹緊急之際 中共軍援曝光
指責BBC報導 中共反對國際通緝蘇丹總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