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城隨筆】麻將的娛樂、誘惑、變味和出軌

人氣 9

說起「麻將」,自古就是國人傳統的娛樂項目之一。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族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這是其中的一種說法。麻將從原來的竹牌、骨制牌、象牙、到現如今的塑膠麻將,其歷史源遠流長而且經久不衰,可見這種娛樂工具是多麼受人們的青睞和喜愛。

麻將也被來美國探親的老人們視為排遣鬱悶、消除煩惱的娛樂途徑。社區裏有幾戶探親的老人,大家閑來無事,經常聚在一起玩「麻將」找樂子,也是很好。我居住的社區就有四、五對中國老人,大家來自不同的省市,年齡都是六、七十歲,除了週末外,經常湊在一起打麻將,非常開心。

麻將的規矩也隨地域不同,玩者自定。有數「幡兒」的,「立四」的,「缺坎邊調」。雖說是大家一起玩,老人們打起麻將來有時也挺叫真兒的,互不相讓。有的朋友們玩喜歡動點小錢,打個四圈下來,輸贏也就是2、3元錢。有的朋友說,玩麻將得有點小刺激,一次一、兩毛錢,不然沒有積極性,也是有點道理。

打麻將這裏邊也有小學問和技巧,也需動動腦子,儘量做到知己知彼,才可立於不敗。能「和」大牌不「和」小的;如沒有希望,寧可拆掉也不能給對手「點炮」;處處要見機行事、考慮週全;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規律。常常打麻將也有些上癮,三五天不玩,總覺得缺點甚麼,就又打電話約老鄰居們上門打個「四圈」。

玩麻將有許多好處,一坐兩、三個小時,動腦、動手、動嘴、動眼,常常是各個「零件」都要開動,有時還處於高度集中狀態,感覺對身心、健康有益。有人說,多玩麻將可以預防老年性癡呆,我想很有道理。當然,歲數大了,要注意勞逸結合,量力而行加適可而止。

中國大陸打麻將成風,「麻將人口」有一半以上。不是有句話說:中國人,人人都在「碼長城」嘛。在一半的麻將大軍中,又至少有80%的人在賭博。有的賭麻將上癮,輸得傾家蕩產;有的為還債,鋌而走險去盜竊犯罪;有的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只要和賭沾上了邊,就沒有好結果了 。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將場上難以自拔的人,是賭博的劣根性較強,還是麻將的誘惑力太大?這就很難解釋了。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總之,不能簡單地歸結到麻將本身。但願玩麻將的人們不要把娛樂之趣變了味,不要出軌才好。

相關新聞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喬州三城進入“日舞影展”主辦城最後15名
大法官阿利托遭田納西國會議員譴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