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工人短缺影響經濟發展

人氣 47

【大紀元2013年01月3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2年中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出現大幅度下降, 比2011年減少345萬人。有不少專家學者表示, 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經開始出現,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學院院長姚樹傑教授表示,中國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導致人口下降首先表現出在從2006年開始下降的小學生數量, 現在勞動年齡人口也開始出現首次下降這說明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的確開始出現,中國有充裕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將逐漸成為過去。雖然如此,姚教授表示, 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出現是件好事:

「人口紅利的消失不僅是發展的必然和發展的結果, 而且也是我們想要實現的。所謂人口紅利就是廉價的勞動力製造價值便宜的產品。 中國不能總是停留在在勞動力低價和產品低價值的製造層面上。人口紅利的消失說明中國的生產力開始達到在吸收大量勞動力的同時, 有能力通過勞動者的報酬。 現在的問題是,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能不能快速到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上升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姚教授強調, 如果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沒有成功, 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就會下降,中國經濟發展不僅可能大幅下滑, 而且可能停滯不前,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之後, 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結果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的一種狀態。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0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中國官方新華網星期三報道,中國各地爆發的農民工爭奪戰凸顯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問題的嚴峻, 對此,在深圳從事農民工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張治儒表示:

「大約在2006年開始, 珠三角就出現過民工荒的問題。這些年,城鄉差別的縮小和政府惠農政策的實施,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 特別是40歲以上的農民工由於各種原因可能選擇在家鄉工作或創業。年輕的農民工一般還是選擇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打工, 不願呆在家鄉。搶工現象這些年一直都存在。」

張治儒進而表示,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用工緊張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工荒」,企業缺乏的是有技術和經驗的工人, 不少新生代農民工還是找不到工作。張先生說, 雖然中國人口紅利問題會逐漸變得嚴峻, 但就目前而言, 中國的工人數量還是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面對中國人口紅利問題, 有人歸咎於中國長期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姚樹傑教授表示要正確認識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計劃生育的問題在於人口結構本身不科學, 而不是說我們的人口太少了,要放開多生。計劃生育減少的是年輕人, 並沒有減少年紀大的人, 結果老人偏多, 年輕人偏少。人口結構失調將來是勞動年齡人口無法承擔非勞動年齡人口的社會負擔, 削弱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公佈的報告認為,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900萬。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李明)

相關新聞
大陸年後用工荒愈演愈烈 中西部加入爭奪戰
酈劍鋒:中共的GDP崇拜
民間資本救不了中國經濟
【網聞】未來中國人養老將是世界最悲慘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