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服貿》影響國安 非關經濟而已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0月22日訊】(新紀元週刊348期,記者趙芷菱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的利與弊,對沒有深入了解的一般民眾可謂霧裡看花、無所適從。馬英九總統主張簽訂兩岸服貿;相關學者卻表示,若《服貿》簽訂,兩岸開放條件不對等,不只拖垮臺灣經濟,連原本民主自由的環境也將受到影響。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的利與弊,各說各話,對沒有深入了解的一般民眾,可謂霧裡看花、無所適從。馬英九總統主張簽訂《兩岸服貿》,在雙十國慶文告上強調:現在是全球競爭的時代,只有「開放」,臺灣的年輕人才有大舞臺、大希望。但反對服貿者,也言之鑿鑿,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開放原則最主要是「對等」,任何主權國家,對外國資本都不可能完全開放,尤其發達國家,總是要求他國開放市場,但其本國卻用各種標準與行政限制,防杜外資滲透與擴張,好比美國就是全球最不開放的市場。

邱俊榮表示:「小國與大國交往,大國相形要開放更多更大;小國因市場小,應趨向保守;但《兩岸服貿》卻正好相反;審視大陸對臺開放承諾,多是附帶條件、不確定性高,甚至有地域性限制;相較臺灣對陸資企業開放幾乎都不限獨資或合資,這樣的開放根本就不對等。」

陸設限多 潛規則難獲利

邱俊榮說:「大陸各地還有許多潛規則,能不能吃到商機,決定權在中國手上,就算有了服貿,還是中國說了算。」比如發生在1991年赴陸投資的太平洋SOGO百貨,遭房東惡意調漲租金,甚至採取斷電、鎖門等蠻橫手段,意圖逼退太百,收回自營。還有包括欣葉餐廳、肉雞大廠大成,以及著名的清粥小菜無名子餐廳等在大陸的投資,也都曾發生與SOGO類似情況;而過去轟動一時的北京新光天地案,也因經營權糾紛,纏訟四年後,臺資退出經營。

據《自由時報》載:目前在大陸擴展的7-ELEVEN、全家及喜士多等臺資連鎖超商,都面臨店租飆漲及法令打壓外資的不公平競爭;2012年7-ELEVEN在上海就結束30個店面,而全家至今已破千家,還沒賺到錢。業者說,在臺灣,菸品銷售對便利商店的營收貢獻比超高,但大陸僅准其內資的便利商店可賣菸,因此臺資要達到損益平衡點難度變高。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指出,大陸是什麼成本都漲,店面租金是臺灣的double(一倍)、人事成本也追上臺灣,但營收只有臺灣的四分之一水準,要建構在中國展店獲利的模式並不容易。

開放先進國家 對競爭力才有助益

邱俊榮認為:「開放先進國家的服務業進來,對臺灣的競爭力提升才有幫助。但大陸整體服務業的競爭力,是落後於臺灣的,因此開放《兩岸服貿》,有如緣木求魚,甚至耗損臺灣基層服務業的生存命脈。」

「反對簽立《兩岸服貿》者,常被扣以『鎖國』的大帽子,這樣是有失公允的;而中國大陸是與臺灣越來越競爭的關係,因此開放的順序、內容與條件都非常重要。如果是跟美、歐、日等先進國家簽立,當然不會有爭議。」

「過去臺灣視ECFA為對外簽FTA的敲門磚,但事實並非如此。今年7月剛簽署的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是ECFA後,臺灣與已開發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普受臺灣各界及國際正面回應。經濟部長張家祝也說:紐西蘭為比臺灣更為先進國家,與臺灣產業互補,屬中形市場,對臺產業不會造成太大衝擊。」但在政治層面上,這是中國大陸、香港都已簽署的國家,臺灣現在才跟進,稱不上任何的政經突破。

陸知經貿是臺命脈 卻反阻之

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曾表示,「經貿是臺灣的命脈,《服貿》協議在臺引起很大的爭議,使他不很理解。」邱俊榮認為:「大陸是明知,卻阻止臺灣跟其他國家簽訂任何經貿協議,可見其居心叵測。」

邱俊榮說:「當初已簽 ECFA 了,大陸應該履行承諾,不該再阻止臺灣與其他國家簽FTA,現在又要求再簽《服貿》,那簽了之後呢?程序上應該讓臺灣先跟其他國家簽FTA,再談服貿協議才對;足見臺灣政府在兩岸談判上,是非常沒有技巧、愚蠢及弱勢的。」

服貿讓臺政治言論自由也受害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向愷表示:「中國企業一向都有黨政軍色彩,且有雄厚資金的奧援,一旦資金、人士進入臺灣基層服務業,將影響市場秩序。《服貿》將來開放給陸資的,比如餐飲、旅行社、美容美髮、洗衣、中藥材、印刷、社福機構等,這些小店若被衝垮,家庭生計馬上出現問題,那臺灣經濟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也不見了。可怕的是,在吃下市場後,陸企掌主控權,損害的也將是全民的利益。」

林向愷說:「已知陸資透過假外資、結婚等方式,將人員及資金引進,現在已有三、四家旅行社是中資利用假港資違法併購;雖然還尚未開放中國跨境電子業進入,但已經有中資網拍網站流入臺灣市場,這是政府缺乏執法決心所致;將來若服貿過關,豈不更光明正大的進來,這正是大家所憂心的。」

「在過去像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業等大企業,在大陸是高度管制的,現在開個小門,可到大陸擴展商業據點,但卻把臺灣的資金、高階技術人才,帶到大陸去。20年前因開放製造業,讓臺灣產業外移,未來可能會發生服務業外移,致使臺灣產業更形空洞化。」

「電子服務業每年要取得大陸營運許可,網站上不能出現破壞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等言論,所有主張維持現狀、獨立的聲音不能出現,像維權、法輪功等敏感訊息,將被隔絕。有些人以為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不相衝突,其實,中共是以商逼政,持續不墜的進行對臺統戰。」◇

本文轉自第348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2013/10/17)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