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城市居民應對自然災難能力堪憂

人氣 81
標籤: , ,

【大紀元2013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菲婭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澳洲緊急事件問題專家們表示,後天的依賴使得澳洲大城市的居民沒有作好應對自然災害的準備,災難過後政府的現金救濟等措施更是助長了這種依賴性。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 查爾斯特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應急專家維尼特(Lewis Winter)指出,極端熱浪、風暴、火災和水災所帶來的影響加劇,而在災難來臨時,澳洲人傳統上依賴於應急服務及在災後恢復時獲得諸如現金救濟的幫助,澳洲若想更好地應對這些災難帶來的後果和不斷上漲的成本,需緊急審查這種依賴狀況。

維尼特認為,澳人需準備好應對緊急服務無法幫助他們時所出現的情形。在任何重大災難發生之後,民眾應準備好能夠在至少3天的時間內自行照顧自己。

但維尼特稱,多數人對此都沒有適當的計劃。 「當我們問人們,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你可否熬過72個小時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臉上顯露出驚訝的表情,」他說, 「人們應該明白災難到來時,他們不得不孤軍作戰,在那種情況下,不可能當你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後,會有一輛卡車或汽車出現在你家門前。」

與氣候相關的災難,比如一場長時間的極端熱浪、隨後在邊遠林區發生的一場災難性山火可影響供水和供電以致使城市陷於癱瘓數日。

「這種災難可能意味著不能使用冰箱、停水、不能使用空調,還有交通癱瘓和混亂,」維尼特說,「城市尤其容易受這些故障的影響。」

在2009年,墨爾本的一場熱浪導致的死亡人數高於維省黑色週六山火中的死亡人數。當時,墨爾本連續12天氣溫達28攝氏度以上,其中連續5天氣溫高於30攝氏度,包括氣溫超過43攝氏度的連續3天。緊急服務熱線因此被打爆、醫院人滿為患、救護車服務的使用也臨近極限。

麥克高文(Jim McGowan)在2007至2011年間曾任昆省災難管理團體的副主席,他稱,在2011年洪災期間,儘管布里斯本的居民提前3天收到通知,他們還是未能在洪災中採取適當的行動。「當洪水發生時,人們卻去商店購買冷凍品,」他說,「冷凍品是人們首先應該扔掉的東西,人們對災難降臨和受其影響存在誤解。人們應該明白,災難會造成斷電,沒有燈和煤氣用。」

麥克高文同時告誡,政府在災難過後強調現金救濟是問題之一,他認為困難救濟助長了人們的後天依賴性。

在布里斯本的洪災過後,災民收到的補償金中僅有14%是用於加固房屋,以防備將來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

政府也沒有在適應能力方面作出投資,生產委員會發現,受損的基礎設施多數按原樣重建。

(責任編輯:簡玬)

相關新聞
澳洲大城市今年房租預計上升7%
調查:悉尼居民生活成本高於其它大城市
澳洲城市居民花費超過世界主要大城市
當今澳洲住宅夢的新定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