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金融細則無果 各界表示失望

【大紀元2013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上海自貿區已經正式掛牌一個月,最為核心的二率(利率、匯率)和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相關的金融開放細則還沒動靜,各界表示失望。

自貿區滿月不盡人意

上海自貿區因中共相關利益集團的層層阻攔而「早產」,於9月29日掛牌正式成立。此前輿論普遍認為,自貿區就相當於中共總理李克強的「孩子」。經李克強的強力推進掛牌成功未「胎死腹中」,如今「孩子」已滿月,但成長的不盡人意。

截至10月29日,上海自貿區官方網站公佈,辦結外資新設企業21家,外資註冊資本5.25億美元。辦結內資新設企業213家,內資註冊資本27.5億元。新入駐企業中,既包括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也有國內知名央企、民企。

在10月初《經濟學人》雜誌網絡版評論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前後的幾天,諸多跡象令人感到這像一枚「潮濕的爆竹」,但試驗仍有成功希望,關鍵在於將陸續出台的實施細則。

據《每日經濟新聞》10月31日報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市領導近期向中央高層匯報時如實稱,對於負面清單的管理有些跟不上。該人士還表示,最為核心的與「二率」和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相關的金融開放細則還沒動靜。

在這種情況下,該知情人士稱,年內第二家自貿區獲批的可能性較小。不過廣東和天津都最有可能成為緊隨上海其後的批復地,其中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優勢更大,因為前海地區已經出台了一些政策立足於服務業開放,並且在套利方面廣東今年也有過試錯經驗。

對於金融開放缺席和負面清單過長的質疑,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稱,沒有看到金融開放的細則,是因為金融開放有很多豐富的內容。同時他稱,人們將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想得太簡單了。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上海1991年就開始提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做出正式規劃也有十來年,但至今仍無顯著成效。在中共的經濟體制下,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無論是銀行業還是證券業,都不會有顯著成效。

各界表示對於自貿區開放失望

中共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認為,在市場開放這塊,應該是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在市場准入擴大上,還有一個是在管理體制改革上。在市場准入應該在一些很重要的一些領域裡面進行開放,但很遺憾的是,現在已經出台的這些細則裡面,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最令人失望的是這一點。

此前,企業家們已對上海自貿區作出各種猜測。認為這一項試驗性政策將使改革開放進程加快,並從三中全會後用於重啟一次更為廣泛的改革行程。儘管被如此命名,它現在更像一個處在中國商業主要城市邊緣的特別經濟開發區。

三十多年前,毗鄰香港的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引領一次經濟上面的變化。同樣,一開始各界在自貿區建立上也加注了熱切的期望。在新聞發佈會上,中共官員們提到了四十三次「創新」這個詞語。

儘管這次啟動備受稱讚,它依然讓人失望。中共相關利益集團給出的負面清單已將李克強欲改革的領域給限制住,這些被限制的領域恰恰是各界所希望開放的。令人更加困擾的是鮮有細節被公佈。「給我一些有用的信息!」歐盟商會前任駐京負責人約爾格‧伍德克抗議道。

許多分析師認為,為了保持經濟增長,中國必須實行自由化。由於製造行業已經具有競爭力,那意味著要開放服務行業,尤其是金融行業。這正是上海自貿區進入的一個時間點。服務行業已經從2003年僅佔上海GDP一半,提升到今年的百分之六十二(在香港,這個數據佔據了百分之九十)。

此前各界人士希望看到改革能迅速地從上海自貿區影響到中國的其他地方。巴克萊投資銀行的人士認為,如果區域內的經濟自由化無法影響整體經濟的其他部分,那麼上海自貿區將只是像前海經濟區一樣,無法引起太大的改變。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上海自貿區缺陷致命 無法取代香港
外媒聚焦:上海自貿區開幕式 李克強未到場只有商務部長
李克強缺席上海自貿區掛牌 與利益集團「幹上了」
外媒聚焦上海自貿區發佈「外資禁止及限制」清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