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史博翻譯 海外史料看見台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4日電)台灣歷史博物館今天發表3本外文史料翻譯書,都是首次披露的珍貴台灣史料,呈現18、19世紀西方人觀察記錄台灣社會樣貌。

台灣歷史幾百年來經歷荷蘭、西班牙、美國及日本等異文化間的接觸及交流,留下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資料,散佚海外各處。在文化部所屬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海外調查、蒐集下,陸續將這些作品典藏及出版。

台灣歷史博物館今天舉行「世界中的台灣:海外台灣史料調查蒐藏新書發表會」,公開發表3本外文史料翻譯的出版,分別是1875年「李仙得台灣紀行」、1884年至1885年間「北圻回憶錄—清法戰爭與福爾摩沙」,以及1795年在荷蘭出版的「福爾摩沙圍城悲劇」。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表示,從2002年起,台史博就逐步擬出「台灣涉外關係」、「台灣族群互動」、「台灣現代化」3大研究主題,這3本書都是首次披露的珍貴台灣史料,呈現18、19世紀西方人觀察記錄台灣社會的樣貌。

「李仙得台灣紀行」是19世紀末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英文手稿的翻譯出版,原件收藏美國國會圖書館。「北圻回憶錄」是台史博館藏,1884年至1885年清法戰爭期間,法軍隨軍醫務人員何內‧科邦(Rene Coppin)的日記、書信集手稿,從法國人的角度,記錄了他對清法戰爭的實際體驗與觀察。

「福爾摩沙圍城悲劇」則是1795年荷蘭人寫的劇本,內容是鄭成功與荷蘭人交戰期間一名荷蘭牧師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