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後樓市仍走調控老路 11城試圖「降溫」

【大紀元2013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大陸樓市「高燒」不退,房價越來越高。各界關注的中共三中全會對樓市的態度不明朗,房價隻字未提,各地方政府為政績仍進行出台調控政策的老路。

住建部再約談施壓 11城再出調控令

8月下旬,中共住建部召集包括南京、鄭州在內的7個二線城市進行座談。據中共國家統計局7月發佈的數據,除一線城市外,上漲城市較高的有:鄭州同比上漲12%,南京同比上漲12.8%,廈門上漲13.9%,福州上漲10.9%,瀋陽上漲10.6%,長沙上漲9.4%,太原上漲9.1%,由此推斷上述7個城市成為此次被約談的對象。

11月26日,南京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的通知》,加入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收緊城市序列。截至目前,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外,已有鄭州、武漢、南昌、瀋陽、廈門、長沙、南京7個二線城市,共計11個城市發佈進一步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

除鄭州外,其餘6個二線城市則集中在11月22日至11月26日發佈調控新政,相隔僅5天。上述城市集中發佈調控新政源於住建部日前對房價漲幅過高的城市再次施壓。

據《經濟參考報》11月27日報導,有權威人士透露,上週南京等漲幅居前的二線城市再次被住建部約談,「此次約談與8月底那次不同的是,此次住建部要求漲幅較高的城市房管部門相關領導,甚至有的城市是副市長帶隊,親自到住建部進行匯報。」

「這次上面給的壓力很大,其中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能在年底就房價漲幅向社會公眾做一個交代。」上述人士表示。這次約談後,地方政府迅速出台調控新政,可以看出此次住建部的態度強硬。

按照中共國務院今年2月出台的關於樓市調控的「國五條」要求,省會城市除拉薩外要制定並公佈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按照這一要求,多數城市年度目標定為2013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增幅,不高於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幅。但在連續17個月上漲的房價面前,部份城市早已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幅,出現了「倒掛」情況。

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後續可能有超過20個城市繼續出台地方收緊調控的文件。今年新建住宅價格上漲同比超過10%的城市達到21個,這些城市要完成年度調控任務已基本無望。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房地產市場調控新政。一方面是由於房價上漲較快,民眾怨聲載道;另一方面,年初中共中央出台的「國五條」中明確要求各重點城市按照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價格控制目標。隨著年末臨近,部份城市完成目標幾近無望,為了政績地方政府只好再次發佈調控政策。

有分析人士表示,調控政策在短期內將充當滅火器的功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不至於招惹中央太多「關注」,是政策出台最直接的原因。因為房價漲得太快,就被住建部約談,這對地方政府來講顯然不光彩。

《決定》態度不明 地方仍走調控老路

「房價越調越漲」,這個中國式調控的「詬病」在各界已形成普遍共識。被中共喉舌稱作「為未來十年定調」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被視為影響房地產未來十年走勢的風向標。

11月15日,中共喉舌全文播放《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但《決定》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態度依然不明朗,甚至沒有提及房價,僅僅提出了「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等概念性及方向性的表述。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旭表示,從官方公佈的數據看,目前收緊調控政策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都超過了10%。不排除房價上漲過快的其他二線重點城市,如福州、太原、杭州等城市還會出現進一步的政策收緊。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胡志剛認為,從各地密集出台的房價政策來看,限購限貸只是治標之政。真正實現安居夢需要通盤考慮,這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房地產市場引導和調節方式的轉變。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三中全會不被企業家看好  樓市股市被拋售
三中後中國樓市恐慌性波動 房企撤退和民拋售
樓市調控無望 房產大佬稱房產稅2020年前難立法
中國房地產高危50城名單曝光 泡沫觸目驚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