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匯率浮動影響消費者情緒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光澳洲悉尼編譯報導)早在1983年年底,當時的澳洲消費者正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時任財政部長基廷(Paul Keating)實施的匯率浮動政策,讓人們擔憂自己的現金價值會被匿名的交易員所挾持。但在30年後的今天,在經過了一系列的高低起伏後,消費者已經感受到了貨幣自由兌換所帶來的好處。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們都同意無論消費者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消費習慣正受到開放市場中貨幣匯率的驅動,這與以前由官僚機構設定匯率系統的情況相差甚遠。

匯豐銀行(HSBC)首席經濟師布洛克斯漢姆(Paul Bloxham)說:「當澳元走強時,它鼓勵消費者在來自海外的服務上花更多的錢。」「他們更多的旅行,購買進口商品。現在他們從網上購買更多的境外物品。」

人口學家麥凱(Hugh Mackay)所做的社會調查報告跨越近30年,從1984年至2013年。 該報告顯示了消費者是如何隨著匯率的浮動而轉變其消費行為的。

當澳元兌美元在1986年出現下跌(跌至1澳元兌57美分)、2001年跌至歷史最低點(1澳元兌47.7美分)和2008年再次下跌(1澳元兌62美分)時,澳洲人都迅速地作出了反應。

布洛克斯漢姆稱,那時的匯率「鼓勵了人們在當地的商店更多的消費 」,消費者更多的是在國內旅行,在本地零售商那裏購物,買「值得信賴」的品牌。

麥凱在最新發表的這份題為《易普索心態與情緒報告》(The Ipsos Mind and Mood Report)中,揭示了匯率與消費者信心之間持久的關連。

該報告顯示,消費者更看好他們目前的財務狀況,更傾向於購買大型家庭用品,甚至看好他們在未來12個月的個人財務狀況。

(責任編輯:王幼言)

相關新聞
澳洲智囊機構提九項減支建議 以避免加稅
儲銀有可能干預外匯市場 澳元「聞聲」跌至新低
透視中國購房者在澳市場激增現象
央行談干預 澳元恐不支倒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