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簡訊】華府書友會、華府作協合辦二月份講座

龔則韞博士、丘宏義博士主講「文學和科學」

人氣 1

【大紀元2013年02月17日訊】文學是人類生活的折射、精神的結晶、心靈的記錄;科學是人類探討自然界奧祕規律機制的研究,滿足人類的好奇渴望,並從中取得產業化,帶給人類衣食住行方面最大的利益。文學和科學似乎是兩個極端,但這只是學院裡的簡易區分。人類自始至今都在關心「人生於世」的問題,文學描述的是人的情感及人事,即「人生於世」的「人」的問題;科學是針對宇宙(包括人類)事物的研討。表面上看來,關心人的成份最少的也許是科學,一提起科學家就令人想起實驗室中穿白袍的「科學怪人」、或是心不在焉只專心公式的古怪老人。可是,科學家不是不關心「人生於世」這個問題,科學家對人的關心始於「人生於世」的「世」。
  
文學是個人的創作,而科學是集體的創作,人類的心中都有文學的情懷和揭曉自然規律的渴求,文學滋養昇華人類的靈魂,科學給予人類生活最大舒服指數。時代的飛速進步,科學已由單槍匹馬的發現發明進展成團隊作業的共修正果,採摘產業化的經濟利益。如今文學也如科技一般,走向團隊合作,正迅速產業化。文學與科學合造的人生就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一行險山險水,點滴愛恨情懷衣食住行,夢起夢滅、拾縋感性、揉出理性,自在心中。文學和科學,兩者相對相視、相輔相成。
  
華府書友會二月份講座將與華府作協一同合辦,並很榮幸地邀請到龔則韞博士、丘宏義博士一同主講「文學和科學」,以不同視角對談兩大學科。丘宏義博士的講詞中會有不少文學和科學聯線的例子;龔則韞博士則以「從達爾文到逖更斯」做切入,講座精彩可期,歡迎會友同好、舊雨新知共襄盛會!
  
講題:「文學和科學」
講者:龔則韞博士、丘宏義博士主講
時間:2013年2月16日(週六)下午1:30至4:00
地點:Twinbrook Library (202 Meadow Hall Drive, Rockville, MD 20851)
聯絡:金大俠(chin8673@yahoo.com)、傅士玲(703.865.4678)、或李海崙(wclsweb@gmail.com)
  
講者簡歷:丘宏義,台大物理系,於第四年來美國在奧克拉荷馬大學畢業,入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攻理論粒子物理及實驗物理及數學,三年內獲得物理博士。旋即進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博士後,研究轉向為天文物理,以粒子物理來研究超新星的形成,中子星及黑洞等尖端天文課題。於一篇半科普論文中創英文字Quasar(類星體)一字,著作論文一百三十餘篇、書籍十來冊。曾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州立石溪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台灣清華、台灣大學、中央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兼任或訪問教授。退休後從事寫作,著《吳大猷傳》、《新封神榜》、《小型望遠鏡自製法》,譯作十餘冊科普書籍。最近出版的著作有《The Real China – Meteoric Renaissance, Relation with the West》,中 文版是《解密中國/談古論今,縱橫東西看中華》;《新封神榜》的英文版已完成,英文名暫定為《War Among Gods and Men》、《科幻世界的封神演義》、《文學與科學》、《中 西詩詞雙語賞析》等,退而不休的丘教授精神抖擻、精力過人,去年精心策劃成立了出版公司:微出版(公司網址是www.EHGBooks.com)。

龔則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衛生科學與毒理學博士,現任美國國防醫科大學醫科和輻射生物系教授及輻射混傷項目主管。一生科研專業,兩獲「亨利克利斯鼎紀念獎」、「美國陸軍科研獎」及多項其它獎章、擁有發明專利,計有一百五十多篇英文科研著作,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雜誌上。業餘喜歡讀書、旅行、園藝、戲劇、烹飪、音樂,曾是華府中美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與華夏合唱團的女高音。一九九八年應邀演出曹禺名舞台劇《雷雨》中的繁漪,曾任美洲華人生物學會秘書長、華府分會會長,華府作協副會長、華府國建會副會長。以英文現代詩分獲美國國家詩學圖書館的「一九九七年編輯選拔獎」和美國名詩人協會的「一九九八年表揚獎」及「二000年表揚獎」。以小說獲「二00二年華文著述獎」及「美華商報二00四年二等獎」。著作有《荷花夢》散文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傳學之父孟德爾》、《十大排毒抗癌蔬果》、《你吃對維他命了嗎?》、《雀鳥與蘭花/進化論之父達爾文》、《不生病的吃法》等書。

書友會網址:www.freewebs.com/wcls。(本文為華府書友會新聞稿 )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華府書友會討論﹕《狼圖騰》
兩岸的理解與誤解--一個文化角度
詩人黃用書友會開講
華府書友會一月份談「從紅樓夢解紅樓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