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兩國商品差價大 加拿大想辦法減差

【大紀元2013年0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綜合報導)2月6日,加拿大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因為加拿大與美國商品的價格差異,使加拿大消費者感到「被打劫」。報告建議加拿大政府檢討關稅及其他有關的因素,希望能夠減小美加兩國商品的價差。
  
該報告稱,當加元與美元持平的時候,加拿大消費者明顯留意到加拿大的商品價格高於美國。「當加拿大人在網上購買,或親自去美國採購時,他們看到了價差,尤其是新的商品,從阿司匹林到跑鞋都一樣。」
  
聯邦財長范赫提要求國會調查這個使加拿大人氣憤的價差後,聯邦參議院去年秋季開始了這項商品價格研究。

價差原因複雜

加拿大零售業一直認為,加拿大的關稅是造成價格貴的關鍵原因。不過,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對從溜冰鞋、牛仔褲,到書籍及汽車零件等商品的定價進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對於美加兩國的商品價差問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法。
  
委員會在研究價差過程中,聽取了50多名來自消費者組織及製造商的代表作證。報告的建議包括:綜合評估加拿大的關稅,目標是減小兩國間有關商品的價差;在不損害兩國安全需求的前提下,繼續整合美加兩國的安全標準;對於加拿大分銷商可以在美國進口書籍價格上加10%的做法,政府需要根據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化,研究減少這10%加價帶來的成本及利益。
  
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去年11月在參議院作證時稱,美加兩國商品價差的原因很複雜,影響因素包括不同的稅制、市場大小、勞動力成本及運輸成本等。雖然加元匯率上升了,但零售商的很多開支是以加幣支付的,匯率對其沒影響。
  
行業代表在參議院作證時表示,加拿大零售行業反競爭的做法,對商品價格高也有影響。

價差大 財長願意減關稅

聯邦財長范赫提在參議院報告發表前對媒體稱,政府願意減關稅。他說:「我知道問題之一是關稅…。關稅顯然也是政府收入的一個來源。」
  
在2010-2011年度,加拿大的關稅收入為36億元,占政府收入的1.5%。
  
在要求調查美加兩國商品價差時,范赫提曾說,他理解加拿大消費者對美加商品價差大的「憤怒」;並說:「我有同感」。
  
去年蒙特利爾銀行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加拿大的零售價比美國高14%。
  
安省居民David Shepherd對環球郵報說,他看到的最大價差是汽車零件。他有一次更換汽車氣管組合件時,加拿大的零件價格是430加幣,同樣的組件在美國賣152美元。
  
只有在不馬上換零件汽車就走不動時,Shepherd才在加拿大買零件。他說,他自己做汽車修理,因為他一個人在美國買零件,估計加拿大的零售商,因此就已經損失了3,000元。
  
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自由黨參議員Joseph Day稱,找到價差問題的根源很難,「很多產品都是不同的,每個產品幾乎都有各自一系列的因素及問題,影響到價格的差異。」
  
「我們期望,這報告將促使政府在一定的領域做出行動。」 Day說。

相關新聞
加康捷电缆公司推出数字电话服务
全球經濟復甦  加拿大一枝最秀
營業額攀升 Dollarama青睞借記卡用戶
加央行:全球局勢好 加經濟增長將加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