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作家劉黎兒

台灣廢核與時間賽跑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3月08日訊】旅日女作家劉黎兒,丈夫為台灣旅日棋士王銘琬,過去常寫描述兩性關係的文章,有「情色女王」的封號,但是親歷311東日本大地震,以及在核災恐懼下舉家從東京逃難到大阪的經歷,劉黎兒的人生徹頭徹尾的改變,兩年來,她成為媒體藝文界中最堅實的廢核分子,2年下來,共寫了3百多則專欄文章,150場座談和訪談,出版2本廢核專書,她說:「我太急了,但是急很重要,台灣在核能問題上每度過一天,就在風險中多暴露一天!」

核災改變寫意人生

劉黎兒在日本那須高原上有一棟別墅,裡頭有2千多件收藏的陶瓷、10萬藏書,還有一片櫻花林,也曾經自己下廚做菜、拍照,寫過多篇介紹那須牛肉、高原蔬菜,以及宮城周邊的旅遊文章,原本打算孩子大了,半退休的生活,一半時間在東京,一半就在那須過著悠閒寫意的生活,因為福島核災,「我的人生規劃完全打亂!」

那須高原離福島核一廠80公里,輻射劑量是東京家的8~10倍,暫時回不去了,所有的收藏和房地產價值瞬間化為烏有,但有失也有得,就在劉黎兒義無反顧地投入福島核災後的追蹤調查,並為台灣必須廢核大聲疾呼,贏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敬重,還交到了過去從來沒有想過會交到的朋友,人生有了180度的轉折。

「過去我只認識一些媒體、出版界的人,大家在一起開開玩笑,吃喝玩樂,現在認識很多人,反而覺得可以當一輩子的朋友!」像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發起人陳藹玲,過去雖然也算熟的朋友,但自從最近在核能議題上有共同的目標、有相同的急迫感,「特別是核電廠拆爐後產生的劇毒核種,是一輩子、幾輩子都要監督下去的事情,兩人反而重新成為一輩子的朋友,這是意外的收穫。」

而丈夫王銘琬除了是旅日的職業棋士,對核能也素有研究,11歲時就趴在清華大學實用原子爐上窺看過爐心,並且大量閱讀核電相關書籍,福島核災發生後,協助她找資料,每天一塊兒工作,「我常笑說我們很像賣拉麵的夫婦,每天面對面在一起工作,他對核電的了解比我更透澈 ,只要對核電有了解的人,都會主張廢核」,劉黎兒補充說。夫妻倆曾經邀日本核能學者小出裕章來台灣,先生便充當翻譯和跑腿。

而劉黎兒也開心地發現,過去兩年來,她遇到過去所有媒體界的朋友,每一個人都是支持她在這議題上發聲,「還沒遇到不支持的,也才發現我的人緣還不錯,當然我能在這件事上,能幫上忙,也很開心!」

日本災後反核聲浪高漲

她在核災後採訪各領域核電廠工作人員,揭開核安的潘朵拉盒子,將荒謬至極的核電廠運實況,揭露在公眾面前,卻也引起不小的抗議,日本有關單位透過日本交流協會,向刊登系列專欄的媒體抗議施壓,「日本政府應該是很守法的,但是他們在災後不斷的違法,在國外也不斷消毒、 掩飾真相,他們用東電的數字反駁我等這種手法,讓我覺得很荒謬、也很失望。」

而日本在作家春上村樹等文化界知名作家站出來反核後,確實影響了許多年輕人,引起了一場反核風潮,近期在日本出版一本反核名人辭典,當中囊括了幾百位作家、漫畫家等人的說法。而日本當局在去年做過的民調中,有七成贊成廢核,另外三成包含主張維持現狀、對核能有疑慮、支持發展核電,另一項政府在網路做的民調中,則有九成多贊成廢除核電。

在日本反核聲浪高漲下,日本一度在去年5月,所有核電廠停機檢修,達到「零核電」狀態,近日,在關西地區遭到有心人士恐嚇若不用核電就將用電不足的情況下,重啟了兩個爐,但是劉黎兒表示,「藏電、假報用電需求都是各國慣用的手法,即使兩個爐都不重啟,也是輟輟有餘。」她也分析,日本今年夏天將要舉行參議院選舉,考慮民意,不大可能大舉重啟核電,七月分有機會再達成零核電,但現在外界比較擔心的是,選後是否會大舉重啟。

根據劉黎兒的觀察,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並沒有大舉重啟核電的說法。劉黎兒主動提及一段插曲,「去年安倍對核電談話被扭曲,被擁核的外電解釋為上台後要興建核電,也被台灣媒體大肆宣傳擁核,安倍隨即開記者會否認,但是台灣媒體卻對安倍的否認隻字未提,從此也看出資訊的不公正。」

資訊不公正的情形也是台灣的現況,劉黎兒質疑,「在這樣的情況下,真要摸黑進行公投!一方面許多媒體引用的都是台電提供的假數字,一方面整個公投機制是不公平狀態。即使真要公投也不應該針對單一核電廠的存廢,主題應該是『我們是否支持政府的擁核政策』。」劉黎兒表達她對行政院拋出公投議題的回應。

反核旋風 從日本延燒台灣

就在劉黎兒以及更多藝文界、 演藝界人士的推動下,反核的旋風就如同日本文化界對青少年的影響力一般,正逐漸在台灣各地醞釀開來,劉黎兒談及這兩股力量有著相似之處,「因為我們都是自由工作者,和習慣於組織的荒謬的上班族不一樣,我們比較獨立思考,日本的文化界也是,我相信,如果讓每個人獨立思考生存環境的話,誰都會想要反核!」

「在台灣不只作家、 漫畫家、插畫家站出來,最令人感動的是還有很多導演站出來,這是在日本沒有的現象。他們做反核歌、拍反核電影,他們雖然沒有像我親歷東日本大地震,但是拍得非常好、非常感人,可見普通人用普通的想像力,就知道核災的可怕,執政者更應該深入檢討。」劉黎兒說。

在今天的專訪開始前,劉黎兒的電話不斷,由於公投議題及廢核遊行在即,加上她台、日兩地跑,媒體緊敲她在台期間進行採訪,包括這則專訪在內,她今天共有7個採訪、錄製節目的通告,晚間還有一場小型的座談會,滿檔的演講和行程,雖然她喉痛不已,但在面對記者提問時,她依舊是神采奕奕、詳盡的回答,精神確實令人敬佩。

劉黎兒對廢核行動並不樂觀,即使目前的聲勢和幾年前完全不同,但是擁核相關的利益團體,擁有巨大的力量和媒體發言權,「就如同是雞蛋碰石頭,其實不樂觀一面相當多」,說著說著,跟時間賽跑的劉黎兒顧不得訪談的疲憊,頂著夜色趕往下一場座談會。

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

核電的各種神話,在福島核災後全面崩潰,包括福島核一廠三個爐心至今不曉得熔出到哪裡去,所有因應技術都非常低科技,國際專家也束手無策。反觀台灣還沉醉在核電神話中,劉黎兒收集大量的資料和訪談,撰寫《台灣必須廢核的10個理由》,提出以下10項理由:

理由一、核電不進步、不是高科技
理由二、核電不安全
理由三、核電不減碳、不乾淨又大排熱
理由四、核電的成本很高,核電便宜是假象
理由五、地震頻仍的台灣,沒有建核電廠的本錢
理由六、世界最密集、最危險的燃料池就在台灣
理由七、台灣是唯一將核電廠建在首都圈的國家
理由八、核災剝奪生命健康,使身家財產歸零
理由九、核災動搖國本,政府無力救災、賠償
理由十、即使沒核電,電力也絕對夠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