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景氣的萬無一失投資術(4)

作者:張智超

標籤:

Business Model 五:創新優勢

一般商學教科書上提到的企業經營優勢,如低成本、管理良好或具備通路,雖然也是優勢,但就企業本身的「投資報酬率」來算,上述3種傳統型的優勢,都比不上創新優勢來得高。

創新優勢型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並且因為這些創新與市場上其他產品的差異化極大,而享有極高的獲利。國際間最成功的創新優勢型企業,就是如今以「i」系列產品狂掃全球的Apple。

Apple能夠如此成功,除了產品及服務的創新外,最聰明的一點在於它把高資本支出、低毛利的產品製造業務,拆出來委外給如台灣的代工業者,自己只負責成本相對較小且毛利率高的設計端、行銷端,形成Apple一人豪氣萬丈地大口吃肉,台灣等眾多代工業者可憐兮兮地分食著肉末的現象。

另外,近期掛牌上市的Facebook(臉書),也是創新優勢的最佳範例。它什麼產品都不用你買,只要你登錄使用,待你用上了癮後,它就可以透過相關軟體及廣告上架,大賺特賺。

以創新優勢為經營模式的企業,賺錢就像印鈔機一樣快,但可惜的是,這類型的企業,在台灣是少之又少。

若真得舉例說明,大概只有網路家庭(8044)比較接近創新優勢。網路家庭讓我覺得符合創新優勢的地方,在於比同業更早掌握網購的趨勢,首創24小時快速交貨服務。

透過良好的物流與倉儲管理,讓都會地區的客戶幾乎在下單的8小時內,就可以收到貨品,成功打響「快速交貨」聲譽,形成特有的競爭優勢。

M=Market Size(市場規模)+Market Share(市占率),從大M及小M看出企業潛力

在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之後,接下來就要看看企業的「市場」在哪裡?沒有市場,有再好的產品也沒用。

我在觀察上市櫃公司的市場潛力時,先會看這家企業所處的產業,有沒有趨勢性,也就是市場(Market,以下簡稱大M)夠不夠大?

再看企業在產業中的市占率(Market Share,以下簡稱小M)如何?最好的情況是市場空間很大,且企業的市占率也在持續增加,也就是大M及小M都有成長性。反之,是大M及小M都往下走。

這個檢視企業投資價值的「M&M」方法,聽起來不難,但很多投資人卻常在M&M裡迷路,原因多半是落入「用大M來看小M」的迷思,也就是看到明星產業,就一窩蜂地殺進去,在裡頭隨手抓一家企業,就準備坐等股價上揚、日進斗金。

結果是產業很明星,但投資人手上的個股一點明星味都沒有,最明顯的例子就是LED、太陽能產業。

模式一:市場規模成長、市占率萎縮

眾所周知,LED、太陽能是未來趨勢型產業,當相關技術充分應用、產品開始普及化時,獲利成長曲線會極為漂亮地向上攀升。

然而,正因為它「太明星」了,大家都想跳進來沾些光,導致進入的廠商在短期內爆增,尤其是進入障礙不高的LED封裝及太陽能電池領域。

當競爭者一多,再加上產品欠缺差異化時,企業便難以殺出一條生路。於是,市場穩定成長,但各家公司的市占率仍然下滑,獲利也就不如預期亮眼,形成大M持續成長,但小M卻往下縮的情形。

再看最讓台灣人驕傲的晶圓代工產業──台積電(2330)和聯電(2303),透過技術領先及創新的經營模式(在1970年代發展出「你設計、我製造」),稱霸全球。

但也由於這種模式太成功,吸引韓國三星仿效。雖然現在三星的技術仍然跟不上台積電,可是在不久的將來,它的技術將慢慢跟上,向台灣業者逼近。

因此晶圓代工產業的大M仍然向上走,台灣整體的市占率也還是往上成長,但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的台積電與三星間的競爭,值得投資人持續追蹤關注。

綜上所言,當產業趨勢未來前景看好,但企業的小M呈現停滯或過小時,就表示這家企業的競爭力轉弱或不夠強。

模式二:市場規模成長、市占率亦提升

什麼是大M及小M都向上成長的企業?我以前面通路優勢型企業提過的大潤發和台灣便利商店龍頭7-11(即統一超)為例說明,大家就會很清楚了。

在如今的台股上市櫃企業中,大潤發是最符合「M&M」美味的企業。在經濟快速成長推動下,中國大陸的零售通路業市場,前景不可限量,提供本土及國際零售通路業者很大的發展空間及成長機會。

西進大陸耕耘多年的大潤發,在文化同源的優勢下,比起美國的沃爾瑪、法商的家樂福,更懂得大陸消費者的需求,從提供熟食到各種促銷活動,都讓消費者覺得很貼心。

在廣設分店、建構通路優勢之餘,亦贏得良好的品牌知名度,進而在2011年取得年營收680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4,000億元),淨利16.3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120億元)的好成績,未來更將透過積極的展店策略,搶賺內需商機。

在7-11部分,由於全台的便利商店胃納上限約10000家,7-11及全家合計店數便占了7成以上。從大M來看,整個市場已經飽和,而7-11的小M成長也有限,不可能再擴增店數,所以必須從質來提升。

像是近兩年所做的大店策略,也就是將部分區位優勢較佳、店面坪數較大的分店,陸續進行改裝,在店內增設座位及洗手間,提升服務品質,以及增加自有品牌產品的上架量,提高產品銷售毛利率等;但獲利成長仍然有限,不如以往快速展店期亮眼。

7-11在大陸市場的大M與大潤發一樣很大,但目前7-11在內地的分店數甚少,且仍未獲利,也就是大M很大,但小M仍未見曙光。未來若能有效地提高小M,獲利成長會相當驚人。@(待續)

摘編自 《操盤手的萬無一失投資術》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金融投資家:古今強烈對比  讓我心潮澎湃
避免過分依賴中國 外資撤離大陸轉往東南亞
金價跌不停 1400美元失守
美爆炸案後  投信:短空長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