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兒童不滿被比較 個人幸福感最低

兒盟調查顯示 國內兒童在學校家庭個人3面向達到中等幸福 但因為經常被比較 導致憂鬱心情及負向自我認同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4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隔壁小明的成績比較好,一定是你不用功。」家長常拿孩子的學業成績與其他孩子比較,這個舉動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憂鬱的種子,容易失去自信。兒童福利聯盟4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國內兒童整體幸福感得分88分,屬於「中等幸福」,但是,值得關切的是,個人幸福感最低,只有84分,因為常被比較,認為自己老是不如人。

兒盟在兒童節公布「2013年兒童幸福感現況」報告,總共有1,817名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受測,比較孩子在學校面向、家庭面向、個人面向等3大幸福分數,最低分是個人幸福感。

在學校比在家裡幸福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雖然台灣兒童的整體幸福感還算不錯;但是,在學校面向的幸福分數最高達94分,顯示多數兒童在學校感到幸福;不過,仍有部分兒童表示,曾在學校被欺負、騷擾、威脅,甚至有被毆打的問題。

不過,在「個人面向」中最低,只有84分, 有些父母常在外面比完後,又回到家裡比較。「你要是有哥哥的一半聰明就好了」、「妳就是比妹妹懶惰」。因此大約4個兒童就有1人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不快樂、甚至覺得這世界少了自己也沒關係。這些憂鬱心情主要來自於常被大人拿來比較,對自己缺乏信心,進而產生負向的自我認同。

另外,家庭面向的幸福分數85分,以「體罰」和「親子間缺乏溝通」為主要原因,有近四成孩子提到,在家裡曾經被大人打;三成孩童不知如何向爸媽傾訴煩惱。

調查發現,有二成七的兒童有被獨自留在家裡過夜的經驗;二成五的兒童表示,曾需要自己準備三餐,可見還有部分孩子缺乏妥善的家庭照料,也是兒童在家無法感受幸福的原因。

單親與獨生兒 幸福感低

此外,現在少子化成為趨勢,不過調查發現,獨生子女的幸福感得分也較低。兒盟分析,缺乏同輩手足的他們大多只能與長輩互動,容易導致在人際溝通、同儕相處上的困難,所以容易感到孤單寂寞。

尤其來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的兒童,幸福感明顯較低,可見少了父親或母親任一方的角色的確會減少家人陪伴的機會,並降低家庭照顧的功能。◇

(責任編輯:敏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