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慎終追遠 清明節在台祭祖人潮絡繹不絕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3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綜合報導)清明掃墓是中華傳統重要的祭祖活動,4月4日是台灣清明連續假期首日,各地掃墓人潮絡繹不絕。桃園縣新屋鄉葉家祖祠每年清明時節,總是湧進大批葉氏子孫前往掃墓,今年約有8千多人祭祖,更有遠從美加返台的後代。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劉瓦火夫婦3日率同兒孫等15人,在清明節前夕到金門「新山義塚」為他父親掃墓。

清明連續假期掃墓加上出遊,首日台灣國道大塞車。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局長曾大仁說,因清明掃墓是民俗重要的祭祖活動,為不影響民眾行程安排,一直未採取較強烈的管制措施。未來將檢討並進行民調,如果達成社會共識,不排除未來清明節逢連續假期時,國道採取高乘載管制,降低交通需求。

根據古籍《淮南子.天文訓》、《歲時百問》、《曆書》所云,春分後十五日,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清明」。 此時節後來加了寒食禁火、踏青、掃墓的習俗,成為清明節。這天華人會利用假日到祖先墳前掃墓祭拜。 (大紀元圖庫)

清明節

在中華民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中,清明節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孔子謂「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健在須盡孝,父母不在要「慎終追遠」。4月4日清明節,對講忠孝仁義的傳統華人來說, 體現了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功德,勉勵後輩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的傳統美德。

傳說中,清明又是每年度三大鬼節之一。清明鬼出門,七月半鬼亂竄,十月初一鬼回家。三大鬼節是華夏獨有的最富親情的節日,因為活著的人們總也忘不了為那些逝去的親友亡靈燒一些零花錢。寒食祭靈,清明掃墓,在唐玄宗時定為國家節俗制度,「編入五禮」。白居易有詩《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至宋代,寒食清明,「太學」放假兩天,「武學」放假一天,師生為先人掃墓,以弘揚傳統美德。

清明連續假期第1天陽光露臉,4日許多民眾上山祭祖,台北市富德公墓今年實施集中代燒金銀紙,以減少空氣污染,維護環境品質。(中央社)

江南一帶古時流行清明踏青游春。宋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中描繪:「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王禹偁《寒食》吟詠:「今年寒食在高山,山裡風光亦可憐。稚子就拈花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寒食、清明亦是古代全民健身運動日,走馬,放鳶,鬥雞,蹴鞠 (踢足球),劈阮,彈箏,相撲,說書,登山,拔河,露營,野餐,飽嘗天地春色人間樂趣。國人瀟瀟春雨濡心田,翹盼清明艷陽天。

台南市各公墓及納骨塔4日上午湧入大量祭祀人潮,台南市殯葬管理所利用「紙錢轉運車」將紙錢集中焚燒以減少污染,維持空氣好品質。(中央社)

在宋朝以前,清明僅是附屬在寒食節習俗中的次要的節日。而清明節掃墓是宋代以後出現的,由於寒食、清明節日期相當接近,漸漸的不再有明顯的劃分,形成了現在的清明節。

中華民國為紀念黃帝之功績,並表達對民族遠祖之崇敬,於1935年將清明節訂為「民族掃墓節」,1998年起清明節前一日於「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

清明節傳統習俗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等,所以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也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有吃潤餅的習俗,賣潤餅的業者忙得不可開交,把煮好的餡料一一包進餅皮。(中央社)

桃園新屋葉五美公祠 8千子孫陸續上香祭祖

桃園新屋鄉永興村大牛欄的葉五美公祠內,每到清明時節總有來自海內外葉姓子孫前往祖塔掃墓並參與祭祖儀式。歷年祭祖人數約為數千到近萬人,成為桃園縣特殊慎終追遠活動。4日一整天8千多人聚集葉家祖祠,陸續上香祝禱,場面壯觀。

葉姓宗親會指,葉姓始祖葉春日清朝雍正13年渡海來台,他生下5子,分別命名為大榮、大華、大富、大貴與大春,這5人也是在新屋鄉出生的在台第1代子孫,由於5人名字為人間5大美事,後代子孫稱之為「葉五美公」,也是葉姓宗親5大房來台始祖。

前新屋鄉長葉佐禹表示,由於所有祖先的骨灰均在同一祠堂內,也讓葉姓子孫每到清明節都回到家鄉,成為年度重大活動,今年祭祖的宗親長輩中,除了來自台灣各地外,也有來自港澳、澳洲、美加等地的葉姓後代。

大陸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劉瓦火夫婦3日率同兒孫,在清明節前夕來到金門「新山義塚」掃墓,兒孫在墳墓上鋪「墓紙」。(中央社)

中國大陸惠安民眾 金門掃墓祭祖

中國大陸惠安民眾劉瓦火一家人3日搭乘小三通客輪抵達金門,由金門愛心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許金龍陪同到「新山義塚」掃墓。當年隨國軍轉進金門的惠安縣從事石業工作人員,很多人因兩岸對峙而無法返鄉最後客死他鄉,被埋葬在金城鎮郊,民眾取名「新山義塚」。

大陸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劉瓦火夫婦3日率兒孫多人,在清明節前夕到金門「新山義塚」掃墓,大家跪拜祖墳。(中央社)

74歲的劉瓦火表示,父親與其他鄉親民國36年隨國軍到金門,當時他只有7歲,他的母親民國37年(1948年)曾到金門探視父親,民國38年(1949年)兩岸打戰而對峙,就沒有父親的消息,後來得知父親在39年病逝,但因兩岸對峙,一直無法到金門。

大陸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劉瓦火夫婦3日率同兒孫等15人,在清明節前夕到金門「新山義塚」為他父親掃墓,大家動手清除墳墓雜草。(中央社)

小三通後透過許金龍的協助,在福建從事石材業的劉瓦火前年帶領兒孫首次踏上金門,並透過當年父親「打石隊」的駱姓隊友指引才找到父親的墳墓祭拜,也知道父親病故的年代。

劉瓦火的家人將父親墳墓清理乾淨後,擺設從家鄉帶來的「三牲」,點上香後一起祭拜,兒孫則按閩南習俗在墳墓上鋪上「墓紙」;知道曾祖父有抽菸習慣,孫子在墳前點燃3支家鄉的香菸,請曾祖父享用。

台灣台南市楠西區江家古厝子孫4日按往例到祖墳祭祖,一起在墓前行三跪九叩禮,場面盛大。(中央社)

台南江家古厝祭祖 數百子孫行三跪九叩之禮

台南市楠西區江家古厝子孫則按往例到祖墳祭祖,數百人一起在墓前行三跪九叩之禮,並在古厝吃潤餅,場面相當盛大。

江家古厝主事江晉清表示,江家第一世祖江如南自清朝康熙年間來台,至今已292年;江家子孫依傳統,在每年清明節前後回到古厝區祭祖,順便舉辦家族聚會、聯絡感情。今年約有2、300人從各地回到古厝,年紀最大的85歲,最小的還在媽媽肚子裏。

江晉清表示,所有參與祭祖的子孫,都須在祖墳前行三跪九叩禮,禮成後每人可領取由家族成員提供的紅龜粿1份及新台幣100元,希望討個吉利,讓每個江家後代平安、發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