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回收塑料恐積壓 尋新市場

人氣 5

【大紀元2013年05月03日訊】 (大紀元記者何堅溫哥華編譯報導) 在中國決定不再接受其他國家的污染性塑膠或其他受污染的回收材料之後,大溫地區的回收公司在可回收資源上、特別是塑料垃圾上,面臨著積壓的危機。
  
中國為期10個月的所謂綠籬(Green Fence)政策,從今年2月生效,海關對到港裝有紙張、金屬或塑料等可回收材料的外國貨櫃,進行更加嚴格的檢查。如果貨櫃中的回收資源有可能受到污染,那麼整船的貨櫃都將被退回,這會造成每個貨櫃平均1萬至1.8萬加元的損失。
  
塑料袋、低等級塑料、彩色塑料或者內含食物殘渣的材料,都屬於被退回的物質。在一個例子中,打包的貨物中由於被懷疑混雜了紙張,結果被拒、原路返回。
  
Urban Impact公司總裁Nicole Stefenelli表示,這種情況已經影響到從北美至歐洲的出口商,造成處理低等級塑膠的明顯壓力,類似Urban Impact的新西敏回收廠就是典型。該公司不得不多加人手,對要出口的回收材料在裝箱之前進行清潔,以確保貨物進入到檢查階段時,能夠看起來很乾淨。
  
Stefenelli說,儘管公司並未遭遇退貨的情形,但想想發生退貨時的損失,就知道局勢很不利,非常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公司想到該如何做、另謀出路、或者乾脆決定填埋掉之前,公司不得不找到場地,確保能夠儲存積壓下來的回收垃圾。然而低陸平原的地產昂貴,Stefenelli憂慮總不能坐在垃圾上乾等。他認為回收工業將改進,最後發展為國內和國外市場均衡的更好的狀態。
  
蘭利市Blue Planet回收廠老闆Sebastian van Wollen也認為,回收工業是時候更多考慮國內市場了。Westcoast Plastic Recycling經理Jason Kemp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中國這個新政策剛出台時,公司遭受重擊,不過當兩週前,他們決定更多的開發國內和北美市場之後,公司出現轉機,現在公司還繼續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尋找機會。
  
而非營利組織Multi-Materials B.C.的Allen Langdon則認為改變產品的包裝,能夠避免這種局勢。該組織認為應當減少包裝物,並且讓產業界負擔起包裝和回收成本,總體上就是要提升原材料的最終價值,最後還要在許多地方開創回收市場,而不僅僅是在中國。◇

責任編輯:易君

相關新聞
卑詩省府要求維多利亞大學改革 預防濫藥
卑詩省採取措施 降低建築起重機事故風險
水上飛機在溫哥華煤港撞船 誰之過
溫哥華校區將限制K-7年級學生使用手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