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

加州海灣大橋新橋通車時間 需政治決策

【大紀元2013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鳳臨綜合報導)每天經過海灣大橋的車流量為27萬輛,是除紐約州的喬治‧華盛頓大橋以外,全美國最為忙碌的大橋。1989年的地震導致海灣大橋的東段部分損壞,促成了東段新橋的建設,該新橋被設為「生命線」,要求在受大地震衝擊後能夠很快的恢復通車。

當海灣大橋東段新橋預計開通的日子臨近,對於這一耗資64億美元的新橋是否安全的質詢之聲,會越來越強。建造者稱新橋比老橋安全多了;有些第三方的專家們認為問題多多。新橋能否按時啟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且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不僅大都會運輸委員會將介入其中,加州州長布朗也會在該問題上表態。

掌管灣區橋樑的大都會運輸委員會(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Commission)主席海明閣(Steve Heminger)稱,海灣大橋東段新橋能否趕在預定的9月3日勞工節啟用,要等到7月10日才有結論。屆時將有關於新橋的安全性調查報告出爐,同時,灣區收費管理局監督委員會(Bay Area Toll Authority Oversight Committee)將召開會議,屆時,海明閣、加州交通局(Caltrans)主任多爾蒂(Malcolm Dougherty)和加州交通委員會執行主任波特羅斯(Andre Boutros)將在一個公開的論壇上公布這些問題的答案。

螺栓問題曝光

今年3月曝出的螺栓崩壞的問題,令這一設計為「生命線」的東段新橋的安全性受到公眾質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巨災風險管理中心」聯合創始人、工程學教授碧阿(Bob Bea)表示,應當保證新橋的安全,演示並證明它的安全性。

高強度鋼的使用能夠使新橋比灣區其它橋樑顯得更加精簡。相比金門大橋使用了百萬顆鉚釘,新橋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懸索橋技術,焊接鋼以及2,306個高強度螺栓。

碧阿教授表示,這些螺栓用在非常關鍵的位置,它們將整個結構的關鍵部分連在一起,如果這些螺栓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整個系統可能會失敗。

碧阿教授澄清,他並非認為新橋在日常使用時會出問題。

問題是,多爾蒂提到的其它使用高強度螺栓的橋樑,也是出了問題的。比如去年3月,幾英里以外的海沃大橋上連接防震裝置的高強度緊固螺栓就因氫化脆性而崩壞了32個。

這一螺栓崩壞事件令加州交通局如坐針氈,新橋的安全性也被置於聚光燈下。

專家:高強度螺栓使用不當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冶金學教授、腐蝕學專家蒂魏因(Thomas Devine)表示,這些螺栓使用高強度鋼並不合適。蒂魏因表示,橋樑設計者犯了好幾個錯誤:第一,這些高強度螺栓暴露在外,容易受到氧化侵蝕而變脆;第二,這些螺栓經過了鍍鋅,使螺栓更易受到氫化侵蝕;第三,安裝螺栓之前並未做充分的試驗。

多爾蒂承認未做充分的測試是不恰當的。他表示,目前現在正在對幾乎所有剩下的螺栓進行試驗。至於說崩壞的螺栓,因為這些螺栓已經埋在水泥裡面,已經無法更換。取而代之的是馬鞍形狀的鋼架裝置,預計將耗資500-1,000萬美元。

不過,多爾蒂堅信,在抗震方面新橋比老橋要安全得多,因為新橋採用了很多先進的安全工程技術。

(責任編輯:趙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