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干預農產品價格遇尷尬 致糧食進口激增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共政府對於中國各行業的干預已廣為詬病,行政手段扭曲了市場的正常運行。中共對農產品的收儲價格的干預,導致當前大陸主要農產品價格已普遍高於國際市場,相關糧食加工企業捨近求遠,糧食進口呈現「不可逆」式上升態勢。

中共干預市場是企業首要經營障礙

中共當局對中國經濟強力控制,對各個行業都在行政干預。近日,由大陸經濟學家王小魯、余靜文、樊綱擔綱,調查研究併發布了《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3年報告》,該報告跨時7年,基於調研了中國4000多家企業經營環境做出的研究結論。通過對比過去摸底數據發現,企業將中共政府行政干預方面的問題列為首要經營障礙,其次是高企的稅費負擔,並且這兩方面都日趨嚴重。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西慶曾表示,經濟發展有特定規律,這些規律不可以用人為的方式去扭轉,由於政府強力手段,可以對原來規律性質的東西做一些扭曲,但這個扭曲是不可能長久的。

經濟學家厲以寧分析稱,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的話,內在機制的完善是首要的。經濟也一樣,現在主要是自身機制還不完善,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宏觀經濟調控雖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賴於宏觀調控,而忽視市場機制完善,否則,中國的經濟就會像以前一樣一會兒過熱,一會兒過冷,擺來擺去。

長期以來,中共政府對農產品價格的干預亦是如此,保護價托市收儲政策導致國內外農產品的價格差距仍在擴大,有一些農產品進口不是因為國內短缺,而主要是因為價格原因。

大陸主要農產品價格已普遍高於國際市場

8月20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9月交貨糙米報收1550.50美分/英擔,折合人民幣1.87元/公斤。當天,鄭州商品交易所秈稻9月合約價格為2501元/噸,以秈稻出米率75%計,不考慮加工成本,則大米單價約3.335元/公斤。大陸大米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78%。

內蒙古、遼寧幾地今年生產的玉米(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大致在2240元/噸。8月2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9月合約報收2386元/噸,芝加哥期價則不足人民幣1200元/噸,國內價約為國際價的兩倍。即使加上運費和其他各項稅費,進口玉米也比國內便宜。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陳艷軍表示,國內玉米價格偏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大豆、油菜籽、棉花、糖情況大致類似。大豆每噸國內現貨價4500元,進口到岸價4200元。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到岸價每噸4300元,國內現貨5100元。棉花臨時收儲價每噸為20400元,但進口到岸價才17000元/噸。外盤原糖每噸進口到岸價低於4000元,而大陸主產區柳州、南寧中間商報價約為5400元/噸。

畜產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以豬肉為例,8月26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瘦肉豬每磅報價86.03美分,每噸合人民幣12000元;當天,北京新發地市場生豬批發價為每噸16000元,國內其他地方價格多在15000元至18000元之間。

糧食進口呈現「不可逆」式上升態勢

中共政府對農產品價格干預產生的價格差,令相關加工企業捨近求遠去國際進口。大豆、小麥、玉米、大米今年保持淨進口態勢。中共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6月進口大豆預報到港832.28萬噸,創月度最高水平;與此同時,穀物進口也大幅增加,其中1月至4月稻穀和大米進口100萬噸,同比增長83.6%。

這一形勢似乎表現出「不可逆」的態勢。據公開數據顯示,2003年以前,中國農產品基本上是出口規模超過進口規模,農產品國際貿易順差在20億美元到60億美元之間。而到了2004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達到了281.3億美元,當年農產品貿易逆差達50.4億美元。至2012年,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為491.9億美元,8年增長近10倍,進口規模遠遠超過出口規模。

山東財政大學教授王蔚稱,因為國外的糧食相對便宜,市場自然會選擇國外的糧食,糧食進口量增加,國內市場糧食價格就上不去了,長期看對農民的收入來說會形成一個威脅。

(責任編輯:周雅)

相關新聞
北京發超長期國債 分析:中共沒打算還本
中國消費失動力 產能過剩 經濟不平衡加劇
4月中國70城房價大跌 新房環比跌幅9年最大
【一線採訪】中共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 拖垮企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