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智慧綠建築 吹環保平價風潮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1月03日訊】(新紀元週刊358期,記者趙芷菱報導)霾害、酸雨、土石流等時有所聞,環保議題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最大焦點。在「綠色生活」意識下,全臺已有4247棟建築物獲得綠建築標章,每年節省的電力約有12億度。環保人士並進一步呼籲敞開「綠色心靈」,對自己及身處社會的醒覺。

霾害、氣候極寒、高溫化、酸雨、森林枯絕、臭氧層破壞、異常氣候、土石流等時有所聞,人類的生存已遭到嚴重的威脅。現今世界各國積極推廣「綠色環保」,期望從改變消費模式、降低天然資源、毒性物質之使用及污染物排放著手,期在追求更佳生活品質同時,以不影響後代子孫權益為目的。

智慧綠建築引風潮

有鑑於此,「綠建築」的概念,即由此而生。而「智慧綠建築」,係指在建築物中應用綠建築設計及智慧型高科技技術、材料產品,使建築物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減碳又環保。於2009年設置位於臺北市之「living 3.0」(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為全臺首創,成立以來吸引不少國內外民眾參觀,並受參訪者肯定,截至今年9月底,參訪人數已達四萬人次,外交部更將其列為外賓參訪重要據點之一。

繼臺北之後,「智慧綠建築-智慧住宅中部展示區」,12月20日在臺中市開幕,主要針對小家庭、銀髮族使用的智慧生活軟硬體,民眾對於可以邊騎腳踏車、邊玩破關遊戲的輕便型健身車最感興趣,此外還有瓦斯偵測遮斷系統、智慧型門禁感應門鎖、防乾燒安全爐、防盜捲窗、紅外線人體感知器、離床感知系統、與手機或平板結合的情境控制面板等,讓民眾能親身體驗「智慧生活」。

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表示,截至11月為止,全臺已有4247棟建築物獲得綠建築標章,每年節省的電力約有12億度,省電量非常驚人,是節能減碳非常重要的起點。

臺灣智慧城市軟實力獲肯定

根據「國際智慧社區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em,ICF)年度智慧城市評比,以城市的管理水平以及創新就業等準則,從參選的400多個城市中,遴選出「全球七大智慧城市」(Smart 7),臺灣的臺中市和桃園縣脫穎而出,臺中市更獲首獎。其實近年來,臺灣城市履獲佳績,足見臺灣推動城市智慧的軟實力普獲肯定。

行政院自2010年核定實施「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2010~2015年)後,民間興建的綠建築數量仍然有限;為加快推動綠建築的腳步,以達到節能減碳、提升居住品質、並帶動傳統建築與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發展的三贏目標,將從今年7月起,率先由公有房市實踐綠建築設計。

高貴不貴 導入一般住宅

不過因「智慧綠建築」造價較高,房屋售價也高於一般行情,業者也不敢大量建造,而民眾接受度也不是很高。為加強推動智慧建築政策,內政部表示,延用推動綠建築之作法,由公有建築物率先帶頭做起,以逐步引領民間業界共同推動,所以特別訂定了管制公有建築物進行智慧建築設計之規定,自2013年7月起,總工程建造經費達新臺幣兩億元以上之公有新建建築物包括辦公廳舍、大專院校等,須取得智慧建築標章及候選證書。

除了推動公有建築率先施行外,為讓社會大眾對房價「高貴不貴」的智慧建築有較深入之認識,內政部特別協調板橋浮洲、林口A7等合宜住宅得標業者響應政府政策,將智慧化技術導入合宜住宅,讓業界及民眾了解並有機會親身體驗庶民化智慧建築。

自給自足 義式綠建築

坐落在義大利威洛納(Verona)近加爾達湖畔(Lake of Garda)1100平方公尺地基上的一座「綠建築」,冬天不需暖氣、夏天不需冷氣,而且太陽能面板一年的發電量可以到3600千瓦,每年只需花費35歐元(約新臺幣1289元),就可以維持冬暖夏涼。

屋主卡卻弗(Massimo Caceffo)為一名建築師,他經過多年的實驗,才終於建成這種低耗能的綠色建築,但在德國已經有三萬多間。這座綠建築可以終年保持宜人的溫度,是因為它裡外都穿了「厚外套」。

卡卻弗解釋,他在室內舖設了30公分厚的木質纖維牆面,外牆鋪有50公分厚的磚塊,材質是具有保溫隔熱效果的矽酸鈣。屋頂除了40公分的保溫隔熱層之外,還裝設了能夠自動對準陽光來源的太陽能面板,不僅滿足住戶的用電需求,還提供熱水,這屋子自給自足,不需要使用外來的電力、能源。

此外,房子裝設了24小時運轉的過濾通風裝置,可以除掉室外空氣中的灰塵與花粉,保持室內空氣潔淨。且透過通風裝置,只有在冬天非常冷的那幾天,才需要使用到火爐。

綠色心靈、綠色消費

除了倡議智慧綠建築,「綠色心靈」、「綠色消費」,亦與環保議題有關。香港生態經濟拓展研究社表示,「綠色心靈」是一種態度,是對自己及身處社會的醒覺,表面看來,環保的主體應該是大自然,然而事實上環保之所以成為全球性的議題,是不健康的社會發展造成的產物。

如果「環保」的一切行為做法是「樹木」,那麼「心靈環保」才是「根本」。看看過去一百多年來人類社會(主流價值)的發展,結果是害了自然、也苦了自己。

所謂「綠色消費」,主要是指為了維持人類的生存,必須從事消費行為時,要盡量購買對環境破壞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並且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本文轉自第358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2013/12/26)
想提前看到新紀元更多精彩文章嗎?請訪問新紀元周刊網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