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撕破臉 香港旺市挑撥群眾鬥群眾

人氣 12

【大紀元2014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雨傘革命進行到第六日,自發堅持在香港各地參加和平請願的香港市民,今天下午突然遭到「反佔中」人群的襲擊。

這批以黑幫為主的「反佔中」人群多帶著口罩,受中共國安指示,在旺角故意挑釁駐守在那的和平抗爭人士。在現場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肆意言語挑撥起鬨,令暴徒變本加厲。現場的警方人員只是試圖將雙方隔開,但並沒帶走滋事者。

事件中,有市民受傷,亦有女學生受驚而泣。有大學生從Facebook得知旺角需要緊急支援而特地趕來,隨後和其他參與佔領活動的市民一起手牽手圍一圈,保護現場。

在學聯的呼籲下,有部分學生在護送下離開。(胡思仁/大紀元)

公開大學二年級的黃同學反駁親共團體抹黑他們是暴民的言論,「你看到這裏的人非常和平,就算看到衝擊我們都不會反抗,我們只是守著我們最後一個帳蓬。反而外面他們不斷挑釁我們,用粗口罵我們,然後不停侮辱我們,罵我們是賣國賊、走狗等等。他們敢嘗試突破警方的防線,想進來拆走我們的東西。其實現在誰在使用暴力,大家都看到。」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一年級楊同學強調,現場都是一些中年人試圖衝擊學生及警方的防線,他表示自己特地趕到旺角現場是想保護這裡的學生,「其實我自己也是學生,我只是想盡一分我自己的責任,盡力的保護他們,沒有能力的話,我在後面支援。」他表示不會害怕這些所謂反佔中的人士,「在場的可以看到都是其他外面的市民,帶頭和應。促使那些搗亂的人情緒更加激烈,更加亢奮,甚至他們要去衝擊警方的防線。這點是我們絕對不可容忍的,因為我們都是執著一個理念要和平共處,我們只是表達我們的訴求。」

公開大學二年級的黃同學。(蔡雯文/大紀元)

一位頗為激動的情緒女士,她非常不滿這些反佔中人士對學生的傷害,斥責一切都是梁振英搞出來的,「梁振英上台後,弄得今天市民對立,所謂愛什麼(愛字頭團體),愛什麼全部都是梁振英搞出來的。學生示威是很和平的事,為什麼找一些人去衝擊他們?」她認為背後是中共在撐腰,指使一批黑社會人士出來搞亂,「共產黨說黑社會都愛國,這些就是愛國愛黨的人。愛中國的愛共產黨的錢,愛維穩費。我們香港沒有維穩費給他們,我們民主派或講民主的學生哪有那麼多錢去養這班人,是中共搜刮民脂民膏,才有錢養這班人。」

和平抗爭女學生遭到反佔中人黑社會人士的非禮及謾罵,十分驚慌痛哭,在護送下離開。(蔡雯文/大紀元)

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三年生強調學生們都很齊心,「我們要保護這個據點,我們作為學生,我們不走出來,現在還有誰出來?香港現在告急,就是靠我們這班學生去拯救,我們不能坐在家裏開著冷氣睡大覺,為什麼我要走出來?不辛苦嗎?我們都辛苦,但這是我們的香港,我們要救他,我們才要走出來。」

廣州遊客張小姐剛從歐洲旅行回來,在海外看到香港發生的事,想親身了解一下真實的情況,所以特別改機票跑到旺角來,她強調支持學生爭取民主普選,「每個人都有去支持自己選擇的一個權利存在。關鍵在於雙方的態度是什麼樣。和平理性的去。不同的聲音一定是沒有問題的,但要大家都要處於一個正常的態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一位來自廣州的小姐和現場學生手拉手保護陣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香港學生爭取民主真普選。(蔡雯文/大紀元)

一位中年男士來港30多年,不過粵語仍不是很流利,他說自己見證了928事件:「當日我就在金鐘,見證警察施放催淚彈。」他認為普選就是:「一:我有選舉權,二:我可以當特首,你都可以當特首,不是要你中央指明哪個來當特首,要求這麼很簡單。」
雨傘革命第六日,大批懷疑黑社會成員到旺角集會現場,並多番挑釁和平的聚集示威者。(孫青天/大紀元)

他認為旺角的暴動是政府的陰謀,「很簡單,中共就是要利用群眾鬥群眾。現在警察要公正執法,不能挑起群眾鬥群眾,警察若不公正執法,那麼這個事情就亂了。」他也認為當中有黑社會社團在搞事。今年817反佔中時,他也收到錢去遊行,「817遊行,它是派錢的,兩百、三百、五百,派錢叫大家去遊行。七一遊行是自發的,六四燭光晚會我都參加,也是自發的。反佔中的時候有人派錢給我,我親自收到三百,是福建聯會給的,它就是說我們要參加遊行,說這樣子。」

雨傘革命第六日,大批懷疑黑社會成員到旺角集會現場,並多番挑釁和平聚集的示威者。圖中男人以強光照射示威者,妄圖挑起衝突。(孫青天/大紀元)

雨傘革命第六日,大批懷疑黑社會成員到旺角集會現場,並多番挑釁和平的聚集示威者。入夜後,有示威者與黑社會衝突,被警方制服。(孫青天/大紀元)

雨傘革命第六日,大批懷疑黑社會成員到旺角集會現場,並多番挑釁和平聚集的示威者,(孫青天/大紀元)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香港大紀元時報遭四名暴徒闖入破壞
香港大紀元遭中共暴徒持械闖入破壞
李少光斥暴徒挑戰第三屆特區政府
傷香港法輪功學員 法官判女暴徒監守行為一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