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惠特曼信用透支 惠普帝國沒落

人氣 3

【大紀元2014年10月07日訊】10月6日,老牌矽谷傳奇惠普公司因分拆成兩家公司:惠普企業公司和惠普公司,因此而重回話題中。

據CNET科技資訊網站分析師稱,分拆,意味著梅格•惠特曼的徹底失敗,這也似乎預示著昔日IT巨無霸全面走向沒落。

看似合理的分拆

在任三年的梅格•惠特曼,沒能夠讓惠普走上復興之路,無奈之下,只能讓這個IT業的巨無霸走向分拆。

曾經,惠普與安捷倫分家,各自都成為業界翹楚。但是,今天的境遇則完全不同。這次分拆,讓惠普這家千億美元收入的巨無霸徹底走下神壇。

2013財年惠普PC業務營收為320億美元,惠普仍是世界上最龐大的PC公司之一。但是聯想和戴爾正在積極打造垂直整合能力,而惠普的分拆卻自斷經脈。

在2013財年,惠普企業集團收入為281億美元,企業服務收入為235億美元軟體為39億美元,惠普金融服務為36億美元。從營收主體來看,惠普的業務佈局仍以基礎設施和IT服務為主,對於惠普企業公司而言,的確需要進一步提升軟實力。

分拆的歷史話題

分拆,其實在惠特曼的前任李艾科任內就被提及,當時惠普十分著急尋求轉型,李艾科試圖把惠普打造成一個巨無霸式的軟體帝國。但當時惠普PC業務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按照李艾科的想法,把PC業務拆開,惠普公司的規模就一落千丈,董事會豈會允許李艾科胡來?

李艾科另外一件知名舉措就是,以110億美元的冤大頭價格購買了雲計算公司Autonomy,使惠普因此多花了50億美元。

無力的微笑

2011年9月份,惠普董事會為了修復前兩任CEO對公司造成的負面影響,尋找了有迷人微笑的前Ebay公司CEO梅格•惠特曼出任惠普CEO。

惠特曼就任之後,迅速向外界傳遞了積極資訊,首先保住了已經被推上交易台的PC業務,2013年,她提出了「IT新型態」,並且重申惠普就是一個工程公司,將重新找回「發明」的感覺,。

但互聯網衝擊著所有人和公司。IT產業的格局已然重寫。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開始接管傳統IT巨頭們的生意。IBM、戴爾、甲骨文遇到的挑戰一點都不比惠普小,甚至更大。

產業格局改變

惠普是如今全球最大印表機設備供應商,也是全球第二的PC設備製造商,它曾經是產品線最長、業務佈局最廣、解決方案最全的IT巨頭,但產業格局在改變,大而廣的交付模式,正在遭受考驗。

消費市場,以蘋果、三星的流行而揭示了垂直整合大行於天下。

企業級市場則因為產業發展趨勢和用戶需求的驟變而境遇不同。在企業級市場,一個廠商很難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雲計算完全打破了傳統IT市場原有的交付模式。

惠普曾經試圖打造以webOS為基礎的所有設備生態鏈,但是後來花費了12億美元收購來的Palm被無情拋棄。

不管收購的Autonomy價格是否公道,但是補全雲計算和軟實力,確實惠普的癥結所在。列印機遇到雲計算,惠普衍生出了雲列印,卻還是無法挽回印表機市場的頹勢。

黃粱夢醒?

ZDNet美國專欄作家分析惠普此次分拆的原因,大致有這麼幾個:專注;私有化;研發;軟體與雲服務;收購。

這幾個都十分有道理,但是放在整個惠普公司呈現出來的變賣祖產的大前提下,這些可能性現在都十分蒼白無力。

問題關鍵在於,惠普從來沒有一個核心,核心的戰略、核心的人。惠普之道的殆盡,就是因為從CEO卡莉開始,惠普就變成了一個沒有主心骨的公司,沒有從內部提拔的領導人,職業經理人們隨心所欲地把惠普修剪成各種形狀。

而和IBM、戴爾、甲骨文等與惠普同類型的公司依然有著堅韌的舉措和良好的口碑,其實就是與傳承有關。

責任編輯:王愉悅

相關新聞
惠特曼:PC事業月底前定動向
惠普傳重新考慮PC分拆計畫
惠普PC分拆計畫恐生變
惠普稱不分拆個人電腦事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