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美加價差 加聯邦提《價格透明法》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加拿大消費者一直抱怨,加拿大的玩具、書籍、電子產品及汽車等眾多商品的價格遠高於美國的相同產品。12月9日,加拿大政府終於宣布立法以縮小加美價格差問題。

聯辦保守黨政府在今年2月的預算中已誓言要收窄美加兩國的商品價差。工業部長穆爾(James Moore)週二在多倫多的一個新聞會上稱,他是代表總理哈珀宣布,在國會提交這項《價格透明法案》(Price Transparency Act )。

該法案內容包括:

‧給予競爭專員調查價格歧視疑似個案的權力;

‧給予競爭專員權力獲得法院命令,迫使企業出示文件,證明他們價格差的合理性。

政府相信,《價格透明法案》能幫助應對美加兩國的價格差異問題,因為除了較高的勞動力成本、關稅及運輸成本外,加拿大價格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區性價格歧視」。該法案的目的是針對國家定價(country pricing),即國家不同作不同的定價。

「對於完全相同的產品,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價格差沒得到解釋,令人沮喪。對於曾經在網上購物或到美國去購物的加拿大人來說,已經是太熟悉的現實。」 穆爾在新聞會上說,這叫「地區性價格歧視」,也可以說在加拿大「哄抬物價(price gouging)」。

擁有45,000個會員的加拿大零售協會(RCC)對政府的行動表示歡迎。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布利斯波依斯(Diane J. Brisebois)說,相信《價格透明法案》能使觀眾明白「地區性價格歧視」及在加拿大經商的真實成本。「這法案在保證加拿大零售商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給他們的客戶提供最好的價格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

行業質疑新法可行性

該立法雖然得到加拿大零售協會支持,最終也會對消費者帶來好處,但有些行業團體質疑其可行性。據CBC報導,有行家認為,聯邦競爭局如果想調查商品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可能需要招聘很多職員,才有機會弄清誰應該對高物價負責。

加拿大商會(CCC)總裁比迪(Perrin Beatty)之前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稱,聯邦政府在預算中,沒有解釋甚麼是「不合理的價格歧視」,也不解釋它們為甚麼是非法的。Beatty稱,消費者可能會很興奮,但是,「這服藥」可能比那「疾病」更糟。

不過,加拿大零售協會資深副總裁威爾克斯(David Wilkes)認為這立法必要。他對《大紀元》說,美加商品價差問題已存在很長時間。他們從2007年開始,向聯邦政府提出這個問題,並要求尋找應對方法。

他說,不能說所有使價格高的行為都是非法的,比如進口關稅是為了保護某些加拿大製造的產品,但有些關稅可能已作用不大,專員將來的報告可能會建議取消。至於地區性價格差,「有些個案,價差是可以調整的」,相信也會包括在專員報告裡。參議院2013年2月的報告已包含國家價格歧視的證據,「我認為,這是政府今天採取這行動的原因」。

威爾克斯稱,政府調查帶來的成本,應該不會傳遞給消費者。「因為競爭局是政府機構,沒有這個機會」。

相信曝光事實能解決問題

《價格透明法案》看起來最多只能曝光美加價差的原因,提出政府可做的改善,比如減免某些進口關稅等,對於國家價格歧視問題沒看到具體解決辦法。

威爾克斯說,競爭專員的報告將曝光那些產品或服務價格差異後面的原因,「提供一個讓公眾明白的機會,提供一個使問題獲得解決的機會」。如果發現有國家價格歧視,這些個案會被聚焦,「這將給予市場一個機會,讓市場的力量自我修正這些問題」。「我們不一定需要有一個立法去應對這些事」。

「我經常接觸的那些公司,真的是很珍惜他們的品牌、價值和聲譽。」他說,他不太相信,「會有品牌想被公眾這樣注視……他們會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按CBC的報導,有消息稱,美加商品平均價差應該是10%。但威爾克斯認為這不易弄清,並強調政府的立法不是要在加拿大市場設定價格,而是去發現不合理原因造成的高價。

美加價差傷害加拿大

美加商品價差已給加拿大經濟帶來損失。今年10月8日,加拿大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2012年期間,加人南下購物支出從2006年的47億升至2012年的80億。

對於那些在加拿大購物的消費者,心裏可能難以平衡。按CBC近期的報導,大眾的Beetle新車,在溫哥華南面的美國境內,零售標價便宜3,000元;道奇的Grand Caravan新車,美國標價比加拿大便宜7,000元。

大多倫多地區居民崔先生在加元與美元持平時,去美國買了一輛豐田Sienna新車,比在加拿大購買省了約8,000元。他對《大紀元》說,很多接近加拿大邊境的美國車行,都說不賣車給加拿大人。但他找到更南部、離家有4個多小時車程的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車行,就買成了。「這些離邊境遠的車行,沒人管買車的人是否是美國人」。

「這些價格差異是真實的,它傷害了勤勞工作家庭的心理底線。」工業部長在新聞會上說,最近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發表的一項研究,評估了美加兩地4,000個產品,結論是,批發商從事「國家定價」策略。

穆爾舉了一些例子,1瓶1.5升的洗發水,加拿大的售價大約比美國的高30%;46英吋LED電視,加拿大貴了13%;81毫克裝的阿司匹林,加拿大價格約為美國的2倍。他說:「加拿大人有權問,這是為甚麼?」◇

責任編輯:文芳

相關新聞
網購星期一 淘寶不要急 比價最重要
調查:新西蘭食物價格偏高
核電供應下降 重塑全球天然氣市場
大陸「油魚充鱈魚」銷售 飯店超市皆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