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養老金並軌意味著公務員漲工資?

人氣 40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2月26日訊】近日,中共國務院公開宣佈,正式通過「機關事業單位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這一方案的核心內容為「一個統一、五個同步」,而其中的「一個統一」則是關鍵所在。也就是說,改革之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實行了多年的「雙軌」制度將進行「並軌」,公務員將告別無需個人繳費,也能拿到高額養老金的優越時代,開始與企業員工一樣上繳一定比例的養老保險。

當我們還未來得及對這一改革方案拍手叫好的時候,一些媒體便開始放風,稱「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或意味著公務員即將普漲工資」,其依據是「一些基層公務員2000餘元的收入,自己負擔各項社保繳費相對困難」。事實上,對於這一前一後由公開方案到釋放消息,好像被安排好了出場順序一般的舉動,我們也無需感到突兀和偶然。因為早在今年四月,中共官方就已經在一片質疑聲中公然發出「先行給公務員加工資再繳費」的荒謬言論。可見,中共在出台「並軌」政策之前,便已經醞釀好了要伺機把公務員或將遭受的損失找補回來。

「公務員2000餘元的收入,自己負擔各項社保繳費相對困難」,貪圖利益的險惡用心之下,提供的依據、辯解的理由也會如此不堪一擊、難以叫人信服。且不說在這個「官本位」的國家,最先考慮、最終保護的都是政府部門之中那些依靠老百姓血汗而存活的公職人員,就說這2000塊的收入,若是支付起社保來也相對困難,那麼中國數以億計的掙扎在貧困線邊緣的人群、被那個只眷顧少數人的保險制度所拋棄的大多數人,他們又該發出怎樣的感慨呢?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各方面待遇都高人一等的那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他們在被規定與企業人員一樣,開始繳納自己應付的那份保險額時,居然像是受到了極大的委屈、遭到了莫大的損失似的,最終還能得到「漲工資」這樣的寬慰與補償。對於此種荒謬的邏輯,人們似乎很難得以釋懷。那個「雙軌制」已經讓體制內的公職人員享受了太多的優惠和特權。

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不繳養老保險,退休後卻能拿到最多90%工資的退休金,而企業人員則需要自己繳納8%的保險,但退休後卻只拿到約為在職工資的50%到60%的養老金。這便是中國社會官與民僅在養老制度上所體現出的巨大差異。對於這種刻意的區別對待,關注民生的人似乎都會對其中的緣由頗感好奇,更會對這一人為製造的不公產生強烈的怨懟與質疑。

制度的出台本就是為了解決不公、體現公平。然而對於中國這一關係到百姓養老的民生大事,中共政府為其出台的制度卻在眾目睽睽之下抹殺了公平、製造著不公,實在可說是有違天理、人道。如今,在千呼萬喚的民意聲中,「並軌」的出台總算是讓人們看到了一絲重現公正的曙光。然而,那句「公務員即將普漲工資」的補充說明卻再次讓民眾的希望落了空。

儘管殘酷卻不得不說,對中共政改的希望會最終落空,其實是意料之中、且毫無懸念的。能讓中共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失去垂手可得的利益,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份,都會比登天還難。對中共來說,撼動了這些人的利益,就等於撼動了整個一黨獨裁的集權體制。從中共「一切向錢看」的噬利本性就可得知,那些在體制內安身立命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也遵從著「見利而爭先,利盡而交疏」的「朋黨之理」。

他們之所以為中共效命,其原因與其說是對「共產主義」信奉有加,還不如說是拜倒在了「利益」的魅惑之下。如此,中共若想招攬人馬,培植搜刮民眾的軍師或打手,就必然要以源源不斷的利益來進行籠絡和邀買。而公務員無需繳納保險、卻能拿到一筆可觀的養老金,便是利益均沾的方式之一。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何官方此次又要大張旗鼓的提出「並軌」,勒令公務員也毫無例外的上繳養老保險呢?此番行動似乎顯得有些多此一舉。對於這個問題,恐怕要從養老金的賬戶缺口說起。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國家養老金的個人賬戶上應有19,596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數額,但實際上卻只顯示出2,039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這其中存在著17,557億元人民幣的缺口。

事實上,養老金賬戶存在巨額缺口的這一說法,無論來自坊間的熱議,還是源於官方在媒體上公然發佈的數據,都讓我們在耳聞目睹中並不感到陌生。既然有了缺口,就需要有人來填。在「雙軌制」飽受詬病的輿論壓力下,在對民眾的社保繳費基數已經被多次上漲之後,官方唯一能用來救急的措施似乎就只剩下了「並軌」。

只是此番「並軌」除了本著「換湯不換藥」的原則之外,便是想著如何「拆東牆、補西牆」,以此來填補「養老金缺口」這個巨大的貪腐黑洞。然而無論耍弄的是怎樣的花招,最終都會照例從老百姓的口糧中搶奪回來。要知道,中共絕不會辜負了自身的這番強盜之才。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憑什麼給公務員漲工資﹖請給加薪一個理由
投書:關於大陸公務員漲工資問題
大陸企事業養老金可差50倍 取消雙軌遙遙無期
澳洲首都行政區政府揚言或裁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