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摒棄憂患

東漢許慎在《說文》一書中寫道:「患,憂也,從心。」患從心生,在這不堪重負的世界,人們似乎成了憂患的載體:孩子們憂患成長的艱辛,青年們憂患事業的成敗,中年人則憂患子女的幸福,老人們憂患疾病纏身……

孟子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確,憂患可以讓我們面對成功不沉溺,面對困境不氣餒,它可以使我們直視人生的刀光劍影,坦然面對。但是,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現實世界中,憂患意識給人們造成的後果也慢慢發生著變異和扭曲,使得人人為近敵,沒有了真誠,沒有了信任,沒有了祥和與美好,相反在滿溢的浮華中無處不充斥著虛假、欺騙、嫉妒、謊言、惡毒……

人們浸泡在由憂患所生的無盡煩惱之中,先是煩躁,再由煩燥變作恐懼,因恐懼從而逐漸為使自己恆久的立於不敗之地,而生出的種種保護自己打敗對方的手段和骯髒思想與行為,最後變得麻木不仁……惡念戰勝了善良的本性,貪慾、嫉妒淹沒了理性與良知,無理智的行惡使得道德淪喪,甚至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樂而憂,另一方面又抱怨著命運和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可是哪知這一切才是造成真正痛苦與不幸的根源,相反人們卻更加註重物質享受,殊不知:雖患從心而生,但也可由心而滅。

摒棄憂患,我們需要真誠。以真誠待人,並不是為了讓別人也以真誠回報,如果動機是以自己的真誠挽回別人的真誠,這本身已不夠坦率。真誠是晶瑩透明的,是一種高尚,它不應該含有任何雜質。真誠的反面為虛偽,成為一個真誠的人,你會感到整個身心都無與倫比的輕鬆;而一個虛偽者,他常常會感到精神的疲憊與痛苦。輕鬆下去,你會不斷地為愉悅的氛圍所包裹;疲憊下去,你將被不斷襲來的沮喪情緒所籠罩。真誠,有時會使你的利益受到損害,即便如此,你的心靈深處得到的將會是恆久的寧靜與平和;虛偽,有時或許會使你佔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靈深處將永遠動盪不安,終日飽嚐痛苦的精神的折磨。

摒棄憂患,我們需要善良。善,源於恆久不變的仁愛,是寧願犧牲自己的一切也不願看到他人身受苦難的超然的品格和胸襟。懷著這樣一顆仁愛之心,自己施以仁愛的具體對象並不重要,他所悲憫、所關愛的是生命本身。它不是一時一事的善心、善行,善義是一種需要付出甚至犧牲才能完成的過程、才能達到的境界,這樣的善良之心像大海的恩情一樣深重,是做人的一種極高的境界,也是心靈充實、永遠幸福的源泉。

摒棄憂患,我們需要容忍。忍不是懦弱,忍中貫穿著善和仁愛,它是寬容與博大的另一種體現。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摩擦,時常搞得你我面紅耳赤。有時候不被別人理解,有時候遭到他人的謾罵,也許當時會讓你處於一種窘迫的境地。當你容下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如果我們缺乏容忍的氣度,則只能使自己手中的標槍失控,一但拋出,將會演出一場悲劇。缺乏容忍的心胸,只能使自己腳下的道路泥濘,稍一大意,便會翻進無法解救的陷阱。忍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清雲淡,讓一切有意無意的譏笑,讓一切足以令人心靈顫抖的悲憤、激怒、失意、難堪在忍的空靈與博大中消散……

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承受著憂患給自己帶來的煩惱、悲憤、激怒、失意之時,不妨給自己留出一些空閒,捨棄對私慾的追求,去尋找一塊心靈的淨土,感知宇宙蒼穹的博大與空靈、神奇和浩瀚,盡情享受那份來自心靈深處永恆的寧靜……@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