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困頓國軍遠征軍少校 拒中共嗟來之食

人氣 25

【大紀元2014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偉昌綜合報導)原遠征軍少校袁祥彬,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屬於民族英雄,卻飽受中共運動之苦,被定為「歷史反革命」,判刑勞改,家產被瓜分。前些年,領取救濟填表,需承認是中共俘虜的身份。老人因1945年不願打內戰而離開軍隊,不能承認“俘虜”的身份,寧願自食其力,拒絕領取救濟。

袁祥彬曾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對日作戰

一部由志願者拍攝的紀錄片《無名的野花》,講述了原中國遠征軍少校袁祥彬的故事。袁祥彬的老家在浙江省天台,至上世紀40年代,袁氏家族已世居七代,計有房屋200餘間。
[[1]]

紀錄片《無名的野花》截圖。(網絡圖片)

身為大地主的兒子,袁祥彬投筆從戎,自願投入抗日戰爭,1941 年,與哥哥一起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分到重慶防空司令部。1943年,袁祥彬與哥哥先後報名參加中國遠征軍,自願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袁祥彬被編入新6軍軍部情報隊,後擔任區隊長,直接接受副軍長李濤指揮。
[[5]]
紀錄片《無名的野花》截圖。(網絡圖片)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政府派入緬甸對日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目的是支援抗日盟軍,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

從1942年至1945年,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華民國政府在滇緬印戰區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入緬作戰期間,國民黨遠征軍消滅日軍9萬人(其中直接擊斃日軍4.8萬人),創造中國境外消滅敵人之最,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發生在1944年5月雨季的密支那攻防戰,是整個緬北反攻戰役中最為激烈艱苦的一戰,也是日本在亞洲戰場的三次「玉碎戰」之一。雨季坑道裏都是水,遠征軍官兵就泡在水裏和敵人打仗,歷時兩月80多天,以傷亡6600餘人的代價,獲得勝利。

目前,仍有數萬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散落在緬甸。據在緬甸密支那的一個遠征軍墓地附近的住戶講,現在周圍的住戶修建房子還能挖出屍骨,有些屍骨,手裏還握著刺刀,下雨的時候,當地居民經常能聽到打仗的聲音。「九一八」國難80周年前夕,在抗戰期間入緬為國英勇作戰捐軀的19位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遺骸,在緬甸華僑的護送下,回歸祖國。

抗日英雄被中共判刑 兩個孩子失散

1945年8月底,袁祥彬隨新六軍回到祖國。內戰爆發前夕,已經是少校的袁祥彬不願打內戰脫離軍隊。1946年1月,袁家兩兄弟回到天臺,他們的母親已經去世了。

1949 年後,袁氏作為大地主成為土改的對象。袁祥彬也因歷史問題(參加國軍)被判刑遣送到青海湖勞改農場,直到1989年才被釋放回到天臺。勞改期間,兩個孩子相繼失散。回到天臺後,袁祥彬作為勞改釋放犯飽受歧視與生活的困苦,甚至在垃圾堆裏撿拾衣服穿。如今,90歲的袁祥彬靠給人寫經書掙些收入。

不承認「俘虜」身份 拒絕中共政府救濟

在電視片中,袁祥彬談到拒絕在黃埔軍校同學會補助欄上簽字領救濟的原因。他說:「拿到這個表格的時候我就不願意填了,因為表格上是把我做俘虜領救濟,我沒同你共產黨打過戰,為了生活讓我做個俘虜去領這個救濟太丟臉了吧,我就告訴他們我不要。」
[[3]]

紀錄片《無名的野花》截圖。(網絡圖片)

據幫助這些抗戰老兵的民間志願者統計,多年來,志願者們尋訪到的抗戰老兵有300多位,如今還在人世的老兵只有200多位,大部份都80多歲了,由於他們都是國民黨的部隊老兵,不能得到中共政府的資助,他們大部份都生活困難,目前主要依靠民間力量資助。

志願者周堅告訴大紀元記者,這些老兵在幾十年前國內的政治動亂中,有些人躲在家裏不敢出門,僥倖躲過劫難:「但精神上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到現在有的人還不敢講自己的過去。」

(責任編輯:古春秋)

相關新聞
「七七」抗戰七十三週年:回顧中國遠征軍戰史尋魂根
大陸遠征軍老兵僅餘200多位 生活淒慘
1939年桂南會戰 日軍曾欲結束侵華戰爭
組圖:上海市政府外數千人聚集 涉軍群體罕見出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