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就中國及亞洲戰略舉行聽證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3月1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3月13日舉行聽證,關注中國在南海、東海的主權糾紛,以及亞太地區安全對美國與盟國間關係的影響。

中國近期與日本圍繞主權爭議島嶼的糾紛升級,兩國准軍事級海警船隻相互對峙;中國設立「東海防控識別區」引發韓國與日本要求重新劃界;而菲律賓、越南等東盟國家就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海權的抗議,更給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增添了陰影。

主持美國國會聽證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共同主席、參議員彼得‧布魯克斯首先指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後,公開強調要與美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但目前中國與日本及南海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顯然並未因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得以緩解。亞洲國家目前除了在經濟上希望與美國建立全新貿易關係外,對美國戰略存在的要求也變得更為具體。亞太局勢的任何動盪,都會直接影響美國與當地盟國的關係。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羅伯特‧薩特在證詞中指出,美、中兩國的戰略合作長期立足於冷戰期間對應前蘇聯的某些共同利益,但目前美中早前的戰略基礎或合作理念已完全不同。他說:

「美、中世界兩個最大國家間的深層分歧難以改變,冷戰的結束以及中共對『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鎮壓,已使尼克鬆開啟的對華模式蒙上了陰影。即便如此,兩國領導人近年都公開敦促開展實際、有效的合作,由此也形成了目前這種相互依賴,甚至在某些領域存在共同利益的狀況。但問題在於,中國與鄰國間持續性的矛盾,最終不但影響地區安全 ,也對美國國家利益構成了威脅。」

薩特教授認為,中國目前同時在東海及南海與鄰國發生主權爭議,這在中國外交歷史上非常罕見。中國在放棄「極左」政治,實行開放經濟數十年後,目前在亞洲卻仍行單意孤,沒有任何盟友。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對其稱為「兄弟」國家北朝鮮失控,明顯印證了這一現實。

薩特教授指出,中國政府在外交上的不安全感導致了當局對鄰國強硬、對內鼓動民族情緒,其主因是中國當政者有對其統治穩固性的擔憂,所以保持輿論一致對外的熱情,有助於轉移中國國內更為嚴重的社會矛盾。

美國跨黨派外交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邦尼‧格拉澤則表示,研究顯示,近年中國在亞洲致力於實現的某些戰略性政策,尤其對地區局勢構成了影響:

「中國正在東亞謀求實現三項核心性的戰略目標,強力維護其自我宣示的『主權』;推動以大陸為核心的經濟環境;以及強化對其『近海』的控制。顯然,北京試圖在實現上述目標的同時,避免損害與大多數亞洲鄰國的關係,同時不與美國在當地發生衝突。」

格拉澤認為,伴隨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加,北京追求實現上述目標,短期內可得到一些鄰國的理解。但是,中國能否放棄武力威脅平等對話,與鄰國共同遵守國際性的航海,能源開發等法規?這些有關中國在亞洲的長遠政策,目前仍遠不明朗。

薩特教授和格拉澤女士均在證詞中建議,美國政府強化與亞洲國家的戰略合作,平衡目前地區緊張局勢對安全構成的威脅。同時,鼓勵更多美國的貿易和學術機構增加與亞洲的民間交流,在重返亞洲的戰略政策上發揮美國的文化優勢。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新聞
五角大樓:殲20改變不了美國戰略優勢
美國新軍事戰略與中美關係(2)
中國民間首發美軍力報告  稱美全球最強
美國會報告:嚴懲中國網絡間諜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