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今日公投 歐美聲明不承認公投結果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綜合報導)3月16日,克里米亞居民在俄國軍隊荷槍實彈把守下開始投票,以決定是否要將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歐美西方國家表示此次公投非法,不承認公投結果。

克里米亞的公投於當地時間週日晚結束。未佩戴任何標誌的俄國軍人守在投票站附近。截至當地時間3點(美國東部時間9點),投票率已經達到63.9%。此次公投只有即刻入俄和享受更大程度自治兩種選項,並沒有繼續維持現狀的第三選項。烏克蘭當局斥此次公投違反烏克蘭法律、國際法,並且受到操縱。

公投兩選項:入俄或奪回獨立主權

克里米亞公投只有兩個選項,並沒有提供民眾繼續維持現狀的選項。該兩個選項,一個是立即加入俄羅斯,另一個是恢復被烏克蘭議會廢除的1992年克里米亞憲法。該憲法文本決議指,克里米亞與烏克蘭之間的相互關係必須建立在「協定和條約」的基礎上。半島上的居民享有雙重國籍的權利,克里米亞可以建立自己的軍隊。

克里米亞議會11日通過「獨立宣言」,為其投俄鋪路。一旦3月16日全民公投通過加入俄羅斯的決定,克里米亞擬將以獨立主權國家身分提議加入俄羅斯聯邦。而俄國國會下議院已開始安排下一步,21日將討論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法案。

據法新社報導,烏克蘭過渡總統圖爾奇諾夫(Oleksander Turchinov)11日表示,為了不暴露其東部邊防,烏克蘭將不會為阻止克裏米亞的獨立而採取軍事行動。圖爾奇諾夫指責克里米亞的全民公投是由克里姆林宮幕後操控的「謊言」。

西方國家聲明不承認公投結果

美國與歐盟此前警告,克里米亞公投違反國際法和烏克蘭憲法,一旦公投如期舉行,他們將對俄國官員實施更嚴厲的制裁。

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七個工業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12日發表共同聲明說,由於缺乏必要的準備措施以及俄羅斯軍隊「威脅性的存在」,克里米亞全民公投沒有「法律效力」,且存在「嚴重」程序漏洞,七國領導人將不會承認此次公投的結果。如果俄羅斯在此問題上有所行動,七國領導人將會採取進一步措施。

在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同副總統拜登12日以接待一國元首的規格接見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表達對烏克蘭的承認和支持。奧巴馬警告俄羅斯,如果繼續沿著現在的路走下去——違反國際法,侵佔烏克蘭的領土,美國和國際社會將被迫要俄羅斯付出代價。

德國總理默克爾3月9日告訴俄羅斯總統普京,她認為克里米亞半島舉行的加入俄羅斯公投「並不合法」。默克爾發言人塞柏特(Steffen Seibert)在說明默克爾與普京電話交談內容時說:「總理聲明德國的立場,直指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投非法。說此公投不僅違反烏克蘭憲法,也牴觸國際法。」

美國日前發起一項決議草案,敦促各國不要承認星期天就克里米亞是否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公投結果。 15日(星期六),俄羅斯一票否決了安理會美國提議的一份譴責克里米亞公投的決議案。在15個安理會成員中,有13國投了贊成票,中國投了棄權票。

美民意反俄國與普京

美國CNN/ORC於3月15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有69%美國人視俄國為美國嚴重威脅,創下前蘇聯解體後最高紀錄。有近一半美國人相信,美國未來幾年與俄國可能進入新的冷戰時代。

CNN調查結果還顯示,70%的美國人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行動沒有正當理由,更有80%的民眾認為俄國此舉違反國際法。同時,有68%的美國人對俄國總統普京看法負面,比今年2月初增加14個百分點。

中共投鼠忌器

讓西方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共號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烏克蘭問題上沒有明確的立場。3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在審議譴責克里米亞公投的聲明時,中共投了棄權票。

無論莫斯科、華盛頓或者國際媒體如何努力,試圖迫使中共在這場爭端中站隊,中共的態度總是模稜兩可,說各方應當「保持冷靜克制」,尋求「和平解決」。

表面上看,中共與這場衝突或其結局沒甚麼直接利害關係,歐洲、俄羅斯和美國的利益更大更直接。但實際上,中共在這個問題上陷於非常棘手的處境。

人民起義是中共的頭號忌諱。但是俄羅斯打著出於保護少數民族及自決權的名義,實際佔領克里米亞並在刺刀之下舉行公投的做法,也觸及了中共的痛處。雖然中共一直視俄國為盟友,在國際事務中處處和俄國一起制約美國,但如果中共公開支持克里米亞公決,將來新疆、西藏、台灣、香港等若皆循克里米亞先例公決脫離中共,將會成為中共的夢魘。

歐盟對俄制裁決策無進展

歐美盟國在俄國入侵克里米亞一事上表現軟弱,雷聲大,雨點小。美國總統奧巴馬曾數次公開表示俄國將會「付出代價」,但至今未能有實質性政策。

歐洲方面的制裁努力在德國的抵制之下一籌莫展。德國僅同意停止給俄國居民的自由簽證和與俄羅斯的貿易協定談判。歐盟中對制裁牴觸情緒最大的國家還包括意大利和荷蘭,它們與俄羅斯有非常緊密的經貿往來。前蘇聯陣營的歐盟成員國則非常強硬,主張制裁措施包括針對俄羅斯官員的旅行禁令以及禁運武器部件。無奈它們在歐盟中的影響力不大。

究其原因,歐洲太過於依賴俄國的能源出口是其中最大的原因。歐洲約30%的天然氣供應依賴俄羅斯,其消費的大部份天然氣是由管道運輸,並由俄羅斯定價。大部份天然氣管道需經過烏克蘭境內,使得歐洲直接面臨烏克蘭通道中斷或俄羅斯加強對天然氣控制的風險。

最近10年裡,俄國天然氣公司曾於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三度停止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給烏克蘭和其它歐洲國家的客戶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專家認為,倘若美國的天然氣供應直抵歐洲,可解決俄國的這種「能源恐怖主義」威脅。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蛇」病毒 襲烏克蘭電腦網路
【謝田】烏克蘭的黑洞和中國的黑洞
北約軍機出動 監視烏克蘭情勢
美歐研擬擺脫對俄能源依賴 或供氣予烏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