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研究:亞裔生成績優無關「虎媽」教育

【大紀元2014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美國的亞裔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優異並更容易獲得成功並非是「虎媽」因素,而是亞裔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社區內正面榜樣的影響以及亞裔學生願意設立遠大目標的綜合結果。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在2011年發表了《虎媽戰歌》,回顧了自己女兒的成長經歷,並闡述了自己的子女教育觀點。該書出版後在美國引發熱烈討論。

《華盛頓郵報》報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教授詹妮弗•李(Jennifer Lee)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學教授周敏(Min Zhou)認為,更好的瞭解亞裔學生學習好的方式,是關注那些在沒有優越條件的情況下仍然獲得成功的亞裔學生。他們在洛杉磯對82名來自中國和越南移民家庭、父母並非高學歷、高收入的成年子女進行了面對面的訪問。

李和周的發現卻與蔡美兒不同:「虎媽」以及父母強迫並不是決定亞裔學生成功的主要因素。決定性的因素是,亞裔父母願意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任何幫助,亞裔社區中有無數光輝榜樣可以讓學生效仿。亞裔學生在比較自己是否成功時,不會選擇美國本土白人,而是亞裔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作為對象。這些發現能夠解釋為什麼有些美國的亞裔兒童儘管出身並不富裕,但是卻和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差別不大。

為了子女上好學校,亞裔父母在經濟情況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尋求居住在好學區。他們的目標很清楚:子女應當去醫學院、法學院、工程學院以及藥學院。而且他們瞄準了最好的學校。他們對子女的期望很高。如果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自己都會感覺像異類。

洛杉磯亞裔社區每年出版一本《中國黃頁》電話本,上面列出了南加州地區所有的少數族裔企業。除此之外,《黃頁》中還有當地高中的排名以及美國最佳大學的名錄。洛杉磯的亞裔父母通過這本《黃頁》來選擇學區。他們還會給孩子很多課外輔導。

該研究發現,受訪家庭的標準很高。如果孩子回家報告父母學績點只有3.5,父母會因為孩子沒有拿到4.0而失望。如果子女只進入加州州立大學,父母會質疑他們為什麼沒能夠進斯坦福。如果子女只完成了本科學位,亞裔父母會因為他們沒有拿到博士學位而不以為然。

在亞裔家長心中,「在學校表現不錯」意味著要拿全A的分數,畢業後能夠進入加州大學或者常春藤盟校以及能夠從事像醫生、律師、藥劑師或者工程師這類的職業。對亞裔學生來說,拿到B意味著「不及格」。

這使得亞裔兒童即使沒有父母的強迫,也會感受到來自社區和同族裔的壓力。也就是說,如果成績不夠好,亞裔兒童可能會覺得自己將變得格格不入。那些獲得「A-」成績的亞裔學生會覺得自己不像是亞裔,而是像美國人。

所有的受訪者在比較自己是否成功時,不會選擇美國本土白人,而是亞裔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作為對象。亞裔中對這種關於成功的認知十分強烈。如果亞裔學生無法取得成功或者是反對這種認知,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同自己的移民父母和自己的種族認同發生衝突。

李和周指出這種「成功框架」有其優點,但是她們表示寧願成績優異不要再被看作是「亞裔獨有」。她們認為,如果亞裔學生能夠選擇一個更合理的衡量成功的尺度,自尊心和效率可能都會提高。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