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張善政:研發重有感 政策要客觀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8日電)科技部長張善政表示,未來科技部要讓學界研發比較「入世」,讓民眾有感,但如能源、資安政策,科技部只能就技術角度「就事論事」,以維持科技部的客觀性及信用。

張善政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往偏重學術研究,外界對更名改制的科技部有期待,他的壓力來自任期內要做出實績。

他強調,未來科技部要讓學界做出來的東西比較「入世」,讓民眾有感,與台灣離太遠的研究,科技預算不會支持。

他解釋,如果學術研究有本領在國際檯面上佔到一個好的地位,科技部還是應該給予研究經費支持,但有些如研究美國某州的選舉制度、或非洲黑人的特殊疾病,「離台灣太遠了」,未來「納稅人的錢暫時不會支持」。

張善政表示,希望未來學界的研究計畫會跟產業拉近,如果業界要作某些研發,但自己做不來,要找學校合作,科技部就可以支持;但如果純粹是業界自己做,就要找經濟部支持。

他指出,希望學界可以和工研院等法人一起合作,如過去國科會給工研院經費非常謹慎,原則上根本不會給,幾乎是例外情況才會給,未來會慢慢放寬,由科技部將非常清楚的任務導向的計畫交給工研院研發。

張善政表示,目前由台大教授、資策會前執行長李世光擔任的召集人「產學推動咨議會」,已開始篩選國科會過去的計畫,以發掘有潛力可實用化的個案,再交由產業使用,延伸價值。

另外,身兼政府資訊長的張善政承認,總統馬英九有時會徵詢他有關資訊政策,但雙方並沒有就華為4G設備是否開放的議題討論。

他說,NCC不可能閉著眼睛說開放與否,要摸清楚就不可能快,任何事情都有風險,以技術角度來說,如果有風險就要看能不能管控;不管是能源國家型計畫、資安政策,科技部只能就技術角度「就事論事」,不能做政治引伸,否則會失去科技部的客觀性及信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