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逝的克難街 北市近代縮影史

人氣: 18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2日電)年輕人聽到「克難街」可能印象不深,但它卻是國軍眷村精神的靈魂,也是族群融合的象徵,知名作家隱地、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及藝人白嘉莉都發跡於此,堪稱台北市近代發展縮影。

早年國軍來台、物資最匱乏的時期,台北市萬華區的克難街留下歷史見證。克難街源自政府遷台後,軍中所發起的「克難運動」,軍人及軍眷胼手胝足以竹竿、竹片及泥土,克難搭建起家園,也是眷村別稱「竹籬笆」的由來。

同時,克難街也是當時眷村最多的街道,粗略統計周遭就曾有將近30個眷村,經常以將領或軍種命名,包括梅園、達德、虎風、自強及戰峰等,反映當年的時代背景。

此外,克難街也匯聚四面八方的志士及培育出許多能人,包括前退輔會主委許歷農、知名作家隱地、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及歌手白嘉莉等,都曾是其中的一份子。

高齡85歲的顧奶奶回憶說道,當年隨國軍來台後,在南機場一住就是10年,當時1間屋子是用泥巴牆分成3戶居住,全家6口都住在僅1間客廳大小的屋裡,若要沐浴如廁都得去公共廁所及公共浴室解決。

顧奶奶指出,當年只要每逢颱風來襲,屋子就會淹水,就連屋內隔間的泥巴牆都被沖掉,透過牆上露出的洞口,經常可和隔壁鄰居互相對望;基於颱風季節的住戶安全,國防部還會派車接全村民眾去學校避難,並發放饅頭跟稀飯等糧食。

在物資匱乏年代,克難街眷村媽媽們利用有限食材烹煮出大陸各省特色料理,儼然是大江南北美食巡禮,也形成日後獨特風味「眷村菜」,成為台灣眷村特色之一。

不過,克難街也有台北市「客家一條街」別稱,因為早期西門町、迪化街及大稻埕一帶為台北市最發達區域,克難街當時被視為台北市的郊區,但其生活機能齊備,房價也相對低廉,成為當時許多北上打拚的客家鄉親安身落腳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