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計較學分數 不如訂能力標準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日電)十二年國教課綱學分數爭議未解,今天中研院院士會議上也引起討論,許多院士認為,與其計較學分數,不如訂出各學科的能力標準,更能確保學生素質。

中華民國數學學會和多位數理領域院士,日前共同連署,指國家教育院今年2月公布的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將高中數學從24學分,減半刪到12學分,將使高中教學時數嚴重不足,影響我國競爭力。

不只是數學科,包括國文、英文科領域學者也都有大小動作,捍衛各科的學分數。國教院則強調降低必修學分、增加選修學分,可以賦予高中課程更多彈性,讓學生依學習狀況選課。

中研院今天舉行第31次院士會議第二天議程,下午綜合議案討論時,也有多位院士觸及相關議題。院士、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表示,大家都在談學分該多少,他則在意高中各個年級,應該要學到怎樣的能力。

吳茂昆表示,台灣沒有一個好的能力標準機制,是十二年國教的缺陷,從小學、國中、高中,都應該訂出各科能力標準。他建議中研院可以協助,召集各領域院士、學者專家一同討論,找出大學前物理科應該學到什麼、數學科需要學到什麼,彙整成建議書給教育部參考。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表示,許多國三生完全聽不懂課程,卻被規定要坐在教室裡,「這是一種暴力」。

李遠哲表示,很多位院士堅持高中數學每週該上多少課,他基本上同意,但認為上的課,每個人都要不太一樣。數學、英文等工具學科應採「能力分組」,依照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安排課程。

李遠哲也提到,課綱檢討應跨科綜合檢討,例如物理課程需要用到三角函數,數學科該章節就該先教,才不會亂無章法。

中研院士張懋中會間受訪表示,中小學課程的重點,應讓學生養成「追求真理」的熱忱,而非「追求學位」。他感受到近來青年學子,急功近利的多,願意追求真理的人,則是越來越少。

中小學生一週學習時間有限,不少學者早已亟呼,教育應從「教完」走向「教會」。教育部推動國中教育會考,即具有一部分力檢定的作用,確保國中畢業的學生都達到一定「標準」。然而光在畢業前考試遠遠不夠,各年級、甚至各學期都應有一定的能力標準,確保孩子能按部就班學習,如有落後,也能及時補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