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周永康案的四個關鍵問題

鄧聿文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08月01日訊】中國社會茫然又期待的心理下,周永康案公佈了。新華社的電文是,鑒於周涉嫌嚴重違紀,中共中央決定,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由中紀委對其立案審查。

在這裡,沒有用中共常用的「同志」二字,2014年2月,中共宣佈對薄熙來立案調查時,尚用了這二字,表明當時薄還是黨內同志,這種措辭上的差別,有很大講究,它或者說明周已被開除黨籍,留待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確認;或者即將開除黨籍。另外,電文也說中共對周是立案審查,而非調查,這也說明,對周的調查基本結束,中共已經掌握了周涉嫌腐敗的證據,現在需要的是對其違紀情況進行定性審查。從這點來看,周難逃法辦。

周案從最初小範圍的傳佈,直到現在家喻戶曉,已一年有餘。期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演繹過諸多傳說。作為中共政治局常委級的腐敗案件,公佈時間其實並不算晚。因為要確定一個退休常委的腐敗,是需要直接和有力的證據的,而尋找證據需要時間。但社會卻對周案進展似乎缺乏耐心,除了反映出整個形勢的詭異外,也是民間對中共反腐的不夠確信,生怕這只呼之欲出的大老虎,最後被「放虎歸山」或者被從輕發落。

那麼,現在是否已經塵埃落定?事情還會不會有變數?我認為對周案來說,有四個關鍵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為甚麼要公佈周永康案?

今年以來,圍繞著周案公佈出現了幾個版本,隨著傳言中的幾次公佈時間被否定,許多人包括一些資深政治人士,開始懷疑周案最後到底會不會公佈。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周或許會平安落地,最多是黨內處理。在這些人看來,習近平根本打不動周這隻老虎。他們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看法,原因在於把近期反腐僅僅看作黨內高層特別是幾個派系的權力鬥爭。也因此,才會有各色政治八卦和小道消息的不時出籠。

周案自然有權斗的考量。但習近平的反腐是有多重目的的,包括立威和推進改革。習通過小組機制的設置,身兼多個小組組長,集黨政軍經濟安全等大權於一身,意圖就是以此強力推進改革。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全面改革計劃,中共規劃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都需要通過改革才能實現。而改革並不是件輕鬆事,過去幾年改革之所以延宕下來,無非是被既得利益和腐敗所鉗制,集權的需要就是為了打破既得利益,推進反腐。正是在這點上,周案可以成為考驗和衡量最高層是真集權還是假集權的一個標籤。

設想一下,假如打不動這隻老虎,最後老虎平安落地,或者只是受到不太嚴重的黨紀處罰,社會會有甚麼看法?人們會相信習近平能夠推得動改革嗎?故他的政治權威,直接與能否打倒大老虎攸關。否則,前期的辛苦和工作、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與民族復興之夢都將付之東流,整個社會將會充滿「幻滅感」。從這一角度說,習近平別無選擇,只能打下這隻大老虎。
江蘇無錫的西前頭村近日引來眾多遊客前往,儼然成為一處旅遊景點。但這個村莊的一夜聞名並不是因為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價值,而是得益於它曾經的一位「村民」──陷入政治腐敗案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

第二,為甚麼現在公佈周案?

關於周案,社會曾幾次放風要公佈了,時間都說得很確切,但隨即被證明是假的。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臨近,又認為周案會在四中全會公佈。結果中共選在7月29日發佈周案消息。這個時間點許多人都未料到。

今年一月,我在接受外媒採訪及和有關學者討論周案時,認為周案公佈時間應該會在今年五六月份,最多不會超過八月。以後我也多次堅持這一時間點。當然不是說我的預測多準確,理由很簡單,周案拖得愈久,對習的反腐和權威會愈不利。反腐本來是很得民心的事情,若對這件眾所周知的案件遲遲不公佈,善意一點的會認為打虎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惡意」一點的則認為本來就沒想打虎,不過是騙騙百姓罷了。另外,要把周拿下,必須有殺傷力極大的證據,而這也是要耗時的。

那麼,為甚麼不在四中全會公佈?有兩個因素。一是四中全會如果討論和公佈周案,會沖淡會議主題。四中全會的主題是研究依法治國問題,以及討論經濟問題。若全會討論周案,出於對案件的關心,勢必會成為委員們關注的重點。整個社會對周案的關注肯定也要超過對經濟形勢和依法治國的討論。二是若周案拿到全會上討論,能否達成一致的意見也存在變數。而在這之前公佈周案,只要政治局通過,再加上和一些元老溝通,就夠了。

第三,周後還會有其他大老虎要打嗎?

周落馬後,其他傳言中的大老虎、老老虎等是否會被陸續拿下?這是社會普遍關注甚至期待的。但可以肯定地說,此種可能性在新領導層第一任期幾乎為零。至於第二任期是否會有大老虎落網,則要看以後的情形發展。

事實上,打周的目的並不是刻意要破「刑不上常委」的規則,而是通過幾件有指標意義的案件的處理來立威,使官員感到威懾,從而不敢去貪。換言之,通過強力反腐,習近平的目的是建立一支不腐敗的官僚隊伍。

此中原因在於,從當下腐敗來看,少有人無染,大多都有「辮子」抓在別人手裡,從而形成腐敗上的「恐怖平衡」,這是過去反腐敗深入不下去的一個根源。這次公佈周案,應當也是高層各方達成交易和妥協的結果。但此種交易和妥協,並不一定是壞事,這意味著在周案上,其反對者不得不遵循最高層的意志,實際也認可了其權威,今後不會再構成大的掣肘。但若「趁勝追擊」,再把其他大老虎辦下,會搞得人人自危,形成滾雪球效應,無形中刺激社會對打大老虎的期待,也會傷害到中共形象和執政合法性。

第四,週會不會移交司法處理?未來反腐會以何種形式進行?

比照薄熙來案,周無疑是要受到司法處理的。新華社的電文中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進一步講,如果周只是在黨內處理,那麼公佈周案就毫無意義。

本次周案的公佈,同時伴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時間和主題的公佈,這實際是暗示:週會司法處理。用中共的語言說,不管職位多高,功勞多大, 觸犯黨紀國法,就要嚴格依法辦理。若周最後軟著陸,所謂依法治理就根本沒有說服力。因此,從常識來看,周被司法處理是一定的。

問題在於,四中全會研究的依法治國,對反腐意味著甚麼,是否會改變目前的反腐態勢?現階段的反腐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基本圍繞著周進行,落馬的高官大都與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二是重「打」弱「防」,以治標為主。

隨著周的落馬,前一特點告一段落,對於後一點,社會爭議很多,反對者認為,運動式反腐會破壞法治,而且過於從權鬥考慮。客觀地說,從中共腐敗的嚴重性來說,需要有一個高壓的反腐態勢,但在一大幫官員落馬後,尤其是周案水落石出,反腐到了一個階段性轉變的時候,需從目前運動式反腐逐漸轉向制度建設,出台一些治本意義的制度和措施。四中全會是否在這方面有部屬和落實,是一個觀察指標。

(本文作者鄧聿文系知名專欄作家,中國政治觀察者,致力於中國的改革和轉型研究。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原載《華爾街日報》

(責任編輯:趙元)

相關新聞
世界各大媒體搶先報道周永康案公開 關注習打虎升級
周永康案公開 王岐山佈局防控江派窩點
周永康案於北戴河會議前提前公佈
圍繞定性周永康案 中南海展開激烈博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