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和礦車之後 澳洲經濟走向何方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澳洲張茹墨爾本報導) 在墨爾本北部小鎮西摩(Seymour)的麵包房裡,一位婦人正在製作番茄乳酪三明治,她抱怨著一晚上都沒睡著覺,另一名在看報的男子,頭也沒抬的說,「是啊,我也沒睡,現在沒有人睡得著。」

這個小鎮正被失業的陰影籠罩著。曾經繁華的西摩鎮中心一帶,瀰漫著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在這個麵包房裡有6個人工作,這已經是小鎮中心最繁忙的生意了。

據《時代報》報導,51歲的Lisa Wemyss在西摩長大,她回憶說,這個小鎮(人口6360人,2011年統計)曾經有很多工作,80年代大修鐵路,之後很多小工廠,比如印染廠也跟著進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繁榮之後,這些小工廠都已枯萎,現在鎮上的工作機會主要是清潔,餐飲和「一點點駕駛的活兒」。

西摩是一個典型的縮影。目前,澳洲製造業重地——維省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風口浪尖。隨著三大汽車廠關門撤資,大型製造公司也頻頻傳出倒閉或裁員的消息。澳洲經濟走過了輝煌的羊毛和礦車時代,下一站該駛向哪裏?

澳洲著名的策略家和未來經濟學家Phil Ruthven先生檔案照。

澳洲著名的策略家和未來經濟學家Phil Ruthven先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近期他在墨爾本Nunawading扶輪社的晚宴上演講說,在過去100多年裡,澳洲經濟有起有落,但 60%以上的時間都是充分就業(指失業率低於5%)。每失去一份工作,就有5份新工作產生。因此,未來不會沒有工作,只是不同行業罷了。

「簡單回顧一下歷史就會發現,農業曾經使用了將近50%的就業人口,但如今在勞動力中只佔2.8%。澳洲經濟並沒有因為農業大量裁員而萎縮,剩餘的勞動力都轉向了其他工作,擁有更好的工作條件,更高的收入。」

Ruthven先生認為,「外包創造了大多數行業」。家庭從自給自足到把種植谷物外包出去,創造了農業;把製造和建築外包出去,創造了工業時代;從1965-2040年,我們正在把服務外包出去,創造出現在的信息電子時代。

他表示,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一個從興旺走向衰落的過程,然後又出現新的替代產業,歷史的車輪從來沒有停止運轉。
澳洲的未來是「服務業掛帥」的時代,更多的工作將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和高科技領域。家庭服務外包產生了醫療、旅遊、教育、餐飲、酒店、娛樂、美容、健身等服務;生意外包產生了物流運輸、數據通信、人力資源、清潔、安保、客服中心等服務;這些行業在未來將更加蓬勃的發展。新的科技如生物和納米技術在未來將有更多的開發和實際應用;海外國家也會把他們的行業外包給澳洲,比如採礦,冶煉,旅遊,教育,醫療等等。

Ruthven先生說,「對於擔憂自己工作不保的製造業員工無需驚慌。100多年來,我們的工作從來沒有真正缺乏過,但是你必須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比如你原來是做機電的,現在可以去醫院保養電子設備。你要知道沒有永遠的工作,自己要為自己負責,規劃好未來,現在沒有人能在一個特定行業幹一輩子。每個人都要往前看,從一個工作過渡到另一個工作,你可能會發現新工作幹得更開心。」

對於想要在澳洲投資的華人來說,Ruthven先生建議,農業是對華人特別有吸引力的行業。澳洲的農業生產既有效率,又安全可靠,很多私人投資者已對此表現出濃厚興趣。「中國一方面要處理食品安全危機,另一方面,要想辦法養活14億人口,這是很大的挑戰。中國人正在認真考慮在澳洲進行大額農業投資,把農產品向中國出口。」

Phil Ruthven先生是IBISWorld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他是澳洲最多產的評論家之一。在商業,社會和經濟領域,被廣泛認為是最受人尊敬的策略家和未來學家。2014年,Ruthven先生因其在商業、貿易和社區的貢獻而被授予澳洲榮譽勳章(Order of Australia)。◇

(責任編輯:凌明)

相關新聞
經濟轉型 澳洲央行料利率穩定
澳洲各省經濟增長趨於均衡
澳洲近期微觀經濟改革未能提高生產力
其它國家經濟政策推升澳洲房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