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云:苦難戲是讓我們珍惜當下生活嗎?

人氣 4

【大紀元2014年09月13日訊】今天上午發生一件事情,讓我覺得有寫這篇文章的必要。河北省內某官方微博賬號發表了一篇石家莊某小學生四年級學生寫的電影觀後感,名叫「一位石家莊的四年級小學生在觀看公益電影《有一天》之後的感想與感動」。官微發佈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外乎兩點,第一,表揚孩子的作文寫的真好,第二,以孩子的名義宣發電影《有一天》。那麼,孩子到底寫了甚麼呢?

這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寫了母親中午帶他去看電影《有一天》的經過,然後寫了自己能記住的一些電影情節,最後說,「看了這部電影,我怎麼能不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呢」。

四年級的孩子,不過十歲上下,心智不齊,得出個甚麼結論來都不足為過。但值得讓人警醒的,是很多微博在下邊的留言很是讚賞這篇文章,他們竟然十足地認可這個孩子的結論。孩子畢竟是孩子,得出甚麼結論都不為過,但大人是接受過正規的文化教育的,若也覺得看了這部電影,「我珍惜所擁有的幸福生活」的話,那中國果真是要進入一個地地道道的犬儒橫行的時代了。

我比較著急,是因為這個官微的管理者是老馬的一位朋友。老馬對其學識,是很讚賞的。有學問,而揣著明白裝糊塗,就很可怕了。那麼,看點苦難一些的片子,然後得出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的結論,到底錯在哪裏呢?

我們不妨做些簡單的置換。看完猶太人的災難電影《辛德勒名單》之後,得出要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的結論。看完中國人的災難電影《一九四二》,也得出要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的結論。看完了任何災難與苦難的電影,我們都得出要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的結論來。

老馬讀上個世紀學人們的回憶錄,經常會看到文革期間憶苦思甜的橋段。此話怎講呢?就是政府將一幫人組織起來,一個一個地發言,都講講當年也就是解放前是怎麼苦的,然後就得出現在的生活還是不錯的,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云云。說白了,就是拿過往的災難與貧苦進行對當下真好的論證。

文革一代的壞毛病甚至可以說惡性,在年青一代中流毒很深。看點影片中災難、疾病、貧苦、憂傷的橋段,就得出要珍惜當下美好生活的結論來,大有當年憶苦思甜會的味道。最為可惡的是,大量的成人甚至是讀了些書有些基本常識知識的同仁,也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拿電影《有一天》為例,影片中講了幾個憂傷的故事,裡邊的主人翁各有各的不幸。作為成人,我們是否應該得出珍惜自己已經獲得的美好生活的結論呢?顯然不能,也不應該。我也相信,電影《有一天》的編劇、導演並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淪為憶苦思甜會一樣的破玩意兒。原原本本的呈現,並非是為了讓大伙對當下的生活進行興高采烈的珍惜。呈現的目的,在於揭示:何以如此。

對「何以如此」的思考,是需要基本智力的。很多國人懶得費這個心思,所以往往願意得出一個偉光正的簡短答案來:過往壞、別人過的不好,就是讓咱自個珍惜美好生活嘛。這是恬不知恥的蛆蟲思維。這種蛆蟲思維,在大眾中傳播,甚至在讀了不少書的學人們中間傳播,更甚至我們以表揚孩子的方式將流毒又傳遞給孩子讓蛆蟲與醬缸文化繼續一脈相承。

我無意批評孩子,因為孩子只是被我們自覺不自覺的帶壞的。我很想批評這些給這孩子叫好的大人們,你們的基本良知何在?見人於災苦中,只思自己要珍惜美好當下,果真是自掃門前雪的中國劣根性使然?

苦難戲的目的,斷然不是讓觀眾珍惜甚麼,而是要去思考,災苦何以成為災苦。只有進行這種有價值的思考,才有可能在以後避免更多的災苦發生。蛆蟲與醬缸文化的大環境,讓很多人趨利避害,不去更或者不敢去思考何以有災苦,而直接得出要好好珍惜已經擁有的美好生活的結論。

當我們活生生地眼見著一個孩子在這一樣的各色家長的叫好下,成長為「五道槓」一樣的貨色的時候,真不應該批評孩子,而是應該質問一下那些發此微博並為此微博叫好的人們。我們的犬儒與蛆蟲意識,禍害了民族的未來。一邊禍害著,還一邊洋洋自得起來,這是尤為可怕的。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石家庄爆炸案:失業工人 社會計時炸彈?
十余小學生在校慘遭強暴 校長:沒什么大不了的
中國野蠻女教師用小刀劃學生手心遭拘留
河北省十一歲英語神童為電視新聞配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