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 寶寶扎針不痛苦爸媽不心疼

人氣 417
標籤: , ,

【大紀元10月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3日電)醫院常見嬰幼兒扎針抽血或給藥因為找不到細小血管,一再重複扎針,痛得寶寶大哭,爸媽心疼無奈;工研院研發人員卻轉無奈為動力,發明「皮下靜脈顯像用眼鏡裝置」,化解痛苦。

靜脈穿刺是臨床重要給藥途徑之一,穿刺技術水準高低直接影響急診、重危病人搶救的成功率和臨床療效,但重要迅速且準確地進行靜脈並非易事,尤其是癌症、肥胖、老人或幼兒病患,不易看到和清楚摸到血管,實施靜脈穿刺非常困難。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生醫光機電整合技術部經理林俊全對小朋友痛苦扎針印象太深刻。他告訴中央社記者,12年前不到3歲的兒子抱到醫院打退燒針,小朋友手臂血管太細根本找不到,一針刺下去,不對,拔出來再刺,還是不對,再刺,就是沒輒。

扎針現場氣氛已經開始凝結,小朋友大哭,護士開始緊張,林俊全臉上三條線;沒輒怎麼辦?護士建議從腳部的靜脈注射,腳上靜脈也不容易找,於是搬出抬燈從底部往上照,讓血管容易現形,結果不照還好,沒想到熱燙的抬燈卻意外把小朋友的腳給燙傷了。

退燒針扎不成,腳還被燙傷,小朋友痛苦哭鬧不休,林俊全氣急攻心,醫護人員忙著善後,可想而知那場面有多難堪、多困窘。

林俊全事後回想起來還開玩笑的說,他又急又氣又心疼,恐怕該打「退燒」針的是他,但這件事卻一直記在心底,到底該如何讓護士幫病患快速找到血管「一針見血」,減少彼此的痛苦。

林俊全表示,這幾年醫院引進一種固定式的照射血管投影儀,大致的原理是取得抽血部位的血管影像,再投射回到扎針部位,讓醫護人員循血管下針,但這部機器要價新台幣40多萬元,因為健保不給付,病人還要自費。

去年起,林俊全發現,外科醫生使用的內視鏡技術似乎有改良的空間,何不像軍用夜視鏡一樣,將影像投射到頭戴裝置上,顯得更輕巧好用。

於是林俊全率領研發團隊開始利用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實驗,後來發現血管對某些不可見光波長的光線吸收能力非常好,反射回顯像裝置上,可以清楚看到一條條黑色的血管。

林俊全解釋,從實驗數據發現,血管對某些不可見光的波長吸收能力好,與血管旁邊的組織形成高反差,醫護人員頭上戴著顯像儀,立刻在眼前清楚顯現血管的位置,方便一針見血。

林俊全說,這項發明利用現成的技術進一步改良精進,方便小巧好用又便宜,費用頂多十萬元,這項裝置已經引起不少醫材公司興趣,探詢工研院技轉的可能性。

不過林俊全深思後認為,雖然這項發明解決找血管的困擾,但是仍無法顯示血管的「深度」,醫護人員究竟一針下去要扎多深,才能推平針頭抽到血或是靜脈注射給藥;此外,這項裝置利用影像的反差看到靜脈,那動脈能看得到嗎?因此還有再精進改良的空間。

林俊全打算再花半年時間解決探尋血管深度問題;至於要在顯像儀上清楚分辦動靜脈,他認為,要從動靜脈不同的含氧量做為分辦的基礎,需要再一年多的時間,來提升這項裝置的附加價值。

林俊全強調,研發團隊討論後認為,要將這套輕便裝置的醫材功能極大化,必須要朝外科手術精準切除病灶,特別是癌症病灶上研發。也就是讓外科醫生頭上戴著這個裝置,利用癌組織與正常組織吸收顯影劑的差別,再利用顯影劑對紅外光不同波段的吸收能力,便能輕易辦認出病灶,外科醫生下刀更精準,病人也少痛苦,這將是研發團隊下階段更重大的任務。

相關新聞
治癌不用打針吃藥 獲新創獎
狂犬病鼬獾咬傷 男子7天才打針
豬流感來襲 專家籲勿緊張快打針
防針扎風險 台馬偕研發針頭回收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