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馬靖昊:一場史無前例的財富大轉移!

【大紀元2015年12月04日訊】核心:中國百姓30年積累的60萬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可能大部分在短短十幾年間由於購買房產而轉移到政府手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財富大轉移。

土地公有,其實就是讓政府成為唯一的地主。可以說,自從消滅地主階層後,政府就是最大的地主。目前土地收入已經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約50%以上,這些收入由房地產商先行以土地出讓金方式墊付,然後,房地產商作為替政府收錢的馬前卒,將土地出讓金以成本方式最終從購房老百姓中收回。

下面是我匯總的歷年土地出讓金的數據:

(作者配圖)

任志強稱:「我們調研了北京等一線大城市的70個專案,發現地價(土地出讓金)大約占到平均售價的一半多一點,54%-55%,再加上25%的所得稅、增值稅可能到60%,包括地價和各種稅費在內的成本占到房價的70%左右。」這麼說,我一位朋友剛以600萬元購買了一套房子,裡面約420萬元屬於上交國家的錢了。

為什麼政府徵收土地出讓金如此之高?我認為,其根本原因是1994年搞的分稅制,分稅制本質上是想要解決兩個指標的權重:一個是財政收入與GDP的比重;另一個是中央財政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可以說,分稅制並不是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改革,而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其結果是國富民窮,中央富地方窮,地方就發地方債,就搞土地財政。

土地出讓金成了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錢袋子」,最終房價越來越高。前幾屆政府不調控土地出讓金,而直接調控房地產價格,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任志強說:「這10年全是政府的錯,政府調控政策不出錯,絕不會出現今天的情況。政府出讓土地並沒有想降地價,加上各方面稅費,政府沒有想讓房價降下去。」我同意任志強的觀點,政府的土地成本和稅費不斷往上漲,房價掉下來就是個笑話。

央行和財政部都應該感謝高房價,由於高房價,老百姓的大部分貨幣凝固在鋼筋水泥中,讓央行在大肆印鈔的情況下卻能夠輕鬆地抵禦通貨膨脹的壓力,讓財政部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卻能夠確保財政收入的增長,特別是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

城鎮化改造整個兒是由賺取土地差價所推動的,土地成了唐僧肉,誰都想吃。地產商、地方政府想吃,上級政府想吃,但是其真正的主人——農民卻吃不到。吳敬璉也曾經估計,這些年土地差價最低有30萬億元之巨,土地出讓可謂「一本萬利」。中國百姓30年積累的60萬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可能大部分在短短十幾年間由於購買房產而轉移到政府手中,這是史無前例的財富大轉移。

徵收巨額土地出讓金而造成高房價的惡果已經顯現,中國民間消費能力因為老百姓失去積蓄並忙於還房貸而持續萎縮。這些年,由於消費疲軟,生產的商品相對過剩,中國民營企業迎來了一個倒閉潮,而這些企業才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是創造財富的源泉。這些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是由擁有巨大財力的中國政府財政支出所推動,可以說,這種推動力是低效率的,並且加劇了「國進民退」的局面。

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依靠投資去拉動經濟將進一步造成產能過剩,形成巨大的投資浪費。政府該想想辦法改變目前通過徵收土地出讓金解決地方財政收入的問題,還富於民,讓老百姓敢於消費,讓經濟增長的動力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如果能夠成功完成這個轉型,中國經濟將重新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